01

浙大金华研究院:金漪湖畔的科创梧桐树 2025年04月20日

记者 胡一谦

春日的金漪湖,科创活力涌现。“以前,这类测试设备和测试核心部件要从美国、日本进口,价格很高。平台投用后,能大大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昨日,在金华科技城,记者看到,由浙大金华研究院自主建设的工业级存储芯片高速测试平台已经启用。平台软件工程师王宏宇轻触屏幕,一组组实时测试数据在显示屏上动态刷新。这款由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国产神器”,单日可完成2万枚芯片全项测试,不仅打破了进口设备的技术垄断,也进一步验证了国产化装备在存储芯片测试领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研究院周边集聚了多个半导体产业园,包括零跑汽车在内的大型企业相继落户,产业聚集效应已经逐步显现。”该研究院信创中心执行主任单国峰介绍,经过三年建设,信创中心的五大实验室已全面投用,覆盖集成电路、物联网AI、电磁技术、智慧医疗等多个领域,构建起“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生态。去年,该研究院新增12家院企联合实验室,孵化出26家科技企业,其中9家获评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在与“蓝海光电”共建的合资公司里,科研人员正攻关“超视觉”多光谱智能图像处理与感知性能研究。“夜视仪利用先进的热成像技术提供清晰的图像,即使在极端光照条件下也能准确捕捉目标。”单国峰介绍,目前双方联合研发的夜视仪已应用于工程勘测、建筑检测、科学研究等专业领域。

“我们自主研发了从晶圆材料制备到工艺制作的完整技术链,摆脱了对进口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的依赖,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方案。”在光子集成芯片与应用研发实验室,负责人郝寅雷教授介绍,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技术攻关,实验室团队成功掌握了高精度、低损耗的玻璃基光子集成芯片制备技术,不仅能够兼容多种光纤类型,还在可见光波段展现出优异的透光性,同时具备极低的传输损耗。目前,这一成果已在光通信、新能源汽车、生物医疗等领域应用。

这些创新成果的背后,是研究院“人才—项目—产业”三位一体的培育机制:通过院企联合实验室吸引产业人才,依托重大专项培养技术骨干,借助孵化企业实现成果落地。“这里既有对标一线的科研设备,又有15分钟人才服务圈。”单国峰说,研究院近300名专业人才中,高学历人才占比超八成。优质的营商环境与人才生态,让创新想法与优秀人才在这里落地生根。去年新增的轻量化AR眼镜、长效贴敷式给药器械等创新成果,正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