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 俞萍)如何破解国有企业闲置资产盘活难题,唤醒国企账面上的“沉睡资产”?金华开发区国资监督管理中心于6月初印发了《金华开发区国有企业资产利用KPI考核指导意见(试行)》,通过创新考评机制、打破定价僵局,以市场化手段打通资产盘活“堵点”,提高区属国企经营性资产的利用效率。
这份指导意见的核心是建立“挑战指标+关键绩效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其最大亮点在于摒弃传统考核模式,创新性引入“挑战指标”概念,设定具有突破性的资产盘活目标,同时将关键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与管理人员考核奖励紧密挂钩,建立起“干得好才能拿得多”的激励机制,从而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据了解,目前金华开发区一级国企已完成对自身经营性资产的摸底清查,各集团正在根据新规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资产招租中可能出现的多次流拍问题,指导意见第九条明确了处理办法:经两次降价公开招租仍未成交的资产,重新评估后,采取市场比较方式确定出租底价公开拍租,或按照重新评估价协议出租。这一规定彻底打破了原本资产定价的“天花板”或“地板”,让资产价值回归市场真实水平,为盘活扫除关键障碍。
在指导意见酝酿落地的关键期,金华开发区属的金开产业发展集团主动出击,以公开挂牌交易作为核心手段,依托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广泛征集意向方,有效提升了处置效率与资产价值。今年以来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完成工业小微园区资产租赁交易5项,包括金华氢能国际科创园厂房以及金开现代智造园、金开金西智造园、金开仙源智造基地等园区配套用房,成功去化资产面积1.9万余平方米,有效盘活了长期沉睡的存量资产。
在业内人士看来,金华开发区通过设定挑战目标、强化绩效考核与运用市场化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为解决国企闲置资产这一普遍性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径,随着各集团实施细则的陆续落地,这场以机制创新驱动国有资产“苏醒”的改革实践,将在开发区持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