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消息(记者 毛伟军)“落地的粉我们不要,这样品质才有保障。”近日秋高气爽,磐安县大盘山自然保护区200亩济佰川高山生态灵芝基地内,30年树龄的红豆杉林下,青冈木原木栽培的灵芝已在薄膜覆盖的纸盒里完成喷粉,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收集孢子粉。
“这片位于海拔820米的灵芝基地,灌溉的是山泉水,呼吸的是每立方厘米含1.9万个负氧离子的空气,栽培的灵芝5年一轮作,最大限度回归自然。”浙江济佰川药业董事长鲍佳进表示,如此培育出来的灵芝孢子粉有效成分含量显著提高,公司以“原始森林”品牌定位,亩产值轻松突破10万元。
立足林地资源禀赋,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林药”“林菌”“林茶”“林果”“林粮”等模式,走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之路。
作为“中国药材之乡”,磐安针对山区土地资源富集,重点发力“林药模式”,充分利用用材林、经济林、竹林良好生态,规模种植白术、芍药、玉竹、多花黄精、白芨、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建成多花黄精等一批林药示范基地。
在九和乡,磐安县尚九康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60万元,打造3000多平方米的金线莲种植基地,年产值超500万元。在此基础上,该乡积极引导“上山入林”种植金线莲,通过“企业供苗+技术指导+保底回收”模式,带动农户种植。“金线莲低投入、高回报,是富民好产业。”九和乡副乡长陈新强表示。
养殖业同样在林间“唱响大戏”。该县推广“林禽”“林畜”“林蜂”模式,实现“饲料下山、肥料上山”的生态循环。尚湖镇黄林坑村全国首个国家级生态药蜜文化园内,1500群蜜蜂在绿荫下忙碌。“林间四季野花不断,年产天然蜂蜜2万斤。”磐安县药乡峰谷生态农林有限公司负责人倪伟成介绍,依托大盘山丰富蜜源和浙江大学技术支持,制定了优质百花蜜、生态药蜜企业标准,以标准化推动蜂产业升级。
在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的基础上,磐安县还打造以森林休闲养生为主的民宿、农家乐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多年来,该县林下经济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培育了一批综合效益良好、带富效应明显的示范基地,形成以香榧、山茶油、土鸡、土鸭、蜂蜜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山珍土货,成功开发了一批以樱花、杜鹃为代表的休闲康养花谷以及玉岑山居、云海方舟等旅居康养综合体。
截至9月,磐安县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5.8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5亿元。林下种植、林下养殖、三产融合三大类模式协同发展,培育出一批效益显著、带动力强的示范基地,铺展出一幅“林中有业、业中有景、景中富民”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