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让创新成为金华发展最强音

——二论贯彻落实全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全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指出,要把服务企业、创新驱动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合力建设创新金华。

创新是企业和企业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不断创新,企业不仅可以应对当前挑战,还能为未来发展赢得更多机会。全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上,6位企业家的发言更是进一步证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动机”,只有持续在理念、管理、产品、技术上不断自我更新、自主创新,才能让企业长盛不衰。

我市是民营经济大市,加快科技创新首要在企业。当前,我市民营企业集聚了9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3%发明专利和60%高层次人才。但客观地讲,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市相比,我市企业创新发展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足。

如何扬长补短、创新发展,把劣势变为优势,把优势变为胜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宏观上,树立全球视野,科学谋划创新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与系统性;微观上,立足地方特色,深挖优势资源,以企业创新为主体,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城市创新引领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要强化政策支持,激活创新动能。加大财政激励,通过税收减免、补贴、创新基金等方式,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鼓励创新投入。优化审批流程,加快形成科技部门、行业部门、社会团体等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要强化平台赋能,提升创新水平。紧紧围绕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两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浙中实验室、浙江大学金华研究院、浙江光电子研究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金华研究院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推进“平台+高校+企业+产业链”结对合作,并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科技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要强化人才引领,深化创新驱动。大力实施“双龙计划”,加快构建人才“引育用留”全链式生态,打破人才工作“唯帽子”现象,按照“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引什么”要求,鼓励企业与在金高校建立定向培养机制,不断增强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适配性。

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创新动力。企业家是金华的最大资源、最强优势、最宝贵财富,广大企业家要立足金华,放眼全球,昂扬“善谋、强攻、求变、争先”精气神,把对数字时代和市场发展的敏锐性转化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的主动性,抢抓科技产业革命机遇,抢占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

创新永无止境,科技引领未来。让我们以全市企业创新发展大会召开为契机,在建设创新金华上提速攻坚,在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上突破跃升,让创新成为金华发展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