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要闻

我市农家乐春节假期营收超三千万元

本报消息(记者 卢奕仿)正月十二,磐安县尖山镇湖上村“湖上门堂”民宿内仍洋溢着年味。经营者95后周万纲正忙着为退房游客打包土特产礼盒。“除夕前后三天,湖上门堂共14个房间,被一家人包圆了。”周万纲笑着说:“他们觉得中式合院充满传统韵味,兄弟姐妹住在一起,过个热热闹闹的新年特别棒。”除了这家2021年开业的湖上门堂,周万纲还经营着他父母在2008年开办的一家农家乐。“从腊月廿八开始,两家店都是天天客满。春节假期总营业额超10万元。”

这个浙中山村的春节热度,折射出我市乡村旅游的蓬勃态势。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春节假期全市1079家农家乐接待游客21.38万人次,同比增长11.35%;实现营业收入3014.8万元,同比增长14.72%。其中40家省五星级农家乐平均入住率达82%。

“市场需求倒逼产业升级。”湖上村党支部书记周红光介绍,该村通过差异化定位形成“半壁江山”格局:既有保留土灶头、八仙桌的传统农家乐,也有配备地暖、智能家居的现代民宿。春节期间,198元/间的农家乐与1680元/栋的精品院落同步客满,印证了分众化消费趋势。

在武义,“民宿+”模式正书写新篇。2024年年初,武义开设萤石温泉进民宿配送服务。温泉水可以“外卖”了,该县大田乡碗铺自然村的随园民宿成了试点之一。“一车温泉水大约15吨,我们一天需要1车。”随园民宿主理人戴俊表示,虽然增加了些成本,但自从引入温泉水特色后,民宿入住率从过去的45%左右提高到70%以上。

品质提升带来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目前,我市已创建省级农家乐集聚村60个,累计认定省级三星级以上农家乐461家。亮眼成绩来之不易。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推动农家乐发展,包括指导农家乐集聚区进行片区化管理,发挥农家乐协会作用积极开展农家乐人才培训,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做好“农家乐+”文章等。以磐安县尖山镇为例,通过强村公司,统一承接尖山镇区范围内400余家农家乐的四件套换洗服务等,逐步形成尖山农家乐2.0版本。值得一提的是,尖山镇乌石村引进专业团队开展整村运营,探索“统一对外营销、统一接团分客、统一收费标准、统一结算账目”的“四统一”管理模式,有效破解了农家乐发展“营销无渠道、竞争无秩序、服务无标准”等痛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