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的感谢信
背后藏着一名金华公益人的爱心
记者 季俊磊
“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有了您的帮助,相信他们的学习劲头会更足,前途会更加光明。”新年伊始,家住东阳市巍山镇的赵华生收到千里之外的来信。寄件人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感谢他从2019年以来认领牟定县困境孩子的“微心愿”,为孩子们送去温暖。
赵华生是巍山镇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从事公益活动已有19年。“我吃过苦,希望能尽一点微薄之力,让需要帮助的人多感受一些温暖。”记者见到赵华生时,他正在梳理今年需要帮助的困境人员名单,对几名需要特别关照的孩子,他还用红笔特意圈出来。赵华生呼吁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帮他们圆一个个小小心愿。
身残志坚,以残助残
记者采访时发现,赵华生的左手有些抬不起来,细问之下才得知,他是一名残疾人,左手四级伤残。“小时候调皮,上树掏鸟窝时一不小心摔下来,左手着地,成为一辈子的伤痛。”那年赵华生11岁,当时的锥心裂骨之痛他早已忘却。只不过,他因为肢体残疾,许多工作无法胜任,生活上也屡屡碰壁。
然而,赵华生并没有向命运低头。1997年,赵华生在村里创办养殖场,每天起早贪黑,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养殖场曾被金华市残联授予“金华市残疾人扶贫基地”,这给了他很大信心。赵华生说,在他最困难时,东阳市残联工作人员把小额扶贫贷款送到家中,等他掌握一定技术想扩大养殖规模时,东阳市残联又给他送来两万元贴息贷款。“我很感谢政府,还有社会上爱心人士给我的帮助,让我在生活中打开了另一扇窗。”在养殖场初具规模后,赵华生便想着做点什么来回报社会。
2006年,赵华生认识了巍山镇志愿者协会会长王丽,通过她接触到东阳市残联的以残助残公益项目。“当时很多人劝我:你自己都是个残疾人,就不要多管闲事了。”这句话让他听着很刺耳。赵华生说,残疾人的痛自己感同身受,他也曾经受到过冷眼,面对过很多无奈,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残疾人坚强起来。
2007年,赵华生向东阳市残联捐赠1000元;2008年,他捐赠1000公斤大米请东阳市残联统一分配;2009年,他自掏腰包买来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赠送给巍山镇残疾人……“华生叔每年都会捐款捐物,虽然钱不多,但他持之以恒献爱心近20年,太难得了。”王丽说,前些年赵华生的生活条件并不优渥,但他依然拿出“专项资金”,雷打不动地在年节里为当地残疾人和困难家庭送去慰问品。
倾听心愿,为孩子圆梦
2019年3月18日是“一级战斗英雄”曹庆功烈士的牺牲日,为缅怀英雄,牟定县曹庆功烈士纪念馆发起人、孟祥斌烈士遗孀叶庆华和巍山镇志愿者协会一起发起“缅怀英烈 星火行动 点亮‘微心愿’”活动,赵华生得知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在他看来:“一台电风扇、一套课外书、一辆自行车、一双运动鞋、一盒水彩笔……每个‘微心愿’就是孩子们的一个‘微梦想’,寄托着他们对生活的小期盼。”
当年,赵华生一次性领取30个“微心愿”。“我详细了解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为他们精心准备礼物,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他说,远隔千里,能为孩子们做的事情很有限,只能通过“微心愿”礼物照亮困境儿童的成长路。截至目前,赵华生已为100多个孩子点亮“微心愿”。在他的影响下,巍山镇志愿者纷纷加入,共同点亮云南牟定、四川凉山和新疆裕民等地学生的1000余个“微心愿”,送去学习文具、学习桌椅、体育器材、书籍、衣服鞋子等爱心物品。
去年,远在牟定县四年级学生小胡的“微心愿”是拥有一盏台灯,可以在学习时更好地保护眼睛。赵华生得知后第一时间去灯具市场选购,当天便将台灯寄了过去。“赵爷爷,您送我的台灯我非常喜欢!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小胡收到礼物后,通过牟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向赵华生表达谢意。王丽说:“我们希望通过点亮‘微心愿’活动,不仅满足孩子们物质上的需求,更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激励他们勇敢面对困境,努力追求梦想。”
记者了解到,赵华生参与公益19年来,积极参加东阳市残联、巍山镇残联、巍山镇志愿者协会等组织的各项活动共2000余次。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只要身体还行,就要为社会做善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