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人文

遗落在金华的另一支南宗孔氏

蔡予新

明代绍兴人张岱曾到山东曲阜孔庙游玩,孔家人很自豪地对他说:“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人家,小家气。”见张岱《陶庵梦忆》卷二“孔庙桧”。

张岱文中的“江西张”指龙虎山张天师家族,他家自东汉末年延至明清,是道教天花板式的精神领袖,呼风唤雨,驱神捉鬼,万众膜拜。而“凤阳朱”则指明代最高统治者朱元璋家族,他一家子的职业是皇帝,普天之下,都是他家的。孔氏把“江西张”叫作“道士气”;对“凤阳朱”则更加轻蔑,贬作“暴发户、小家之气”,勇气可嘉,的确有一股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气概。战国时期孟子曾说:民为贵,君为轻。惹得朱元璋老大不高兴,怒气冲冲地把他从圣坛上拉下来,踩翻在地,让他吃不到人间烟火,饿瘪肚皮,还让天下读书人不读他的书。孔氏自称是天下第一家族,还轻视“凤阳朱”,颇有些张狂,这里头是有一些历史原因的。明亡,清军入关,曲阜孔氏立马向清廷表忠心。张岱游玩孔庙应是入清之后,孔氏刚刚归顺新朝,自然要对旧朝故主进行一番鞭挞,这也在情理之中。

孔氏自春秋战国直至明清,世代沐浴历朝历代的皇恩,世袭中国第一贵族的头衔,风光了两千年,这是任何一个家族都望尘莫及的。不过,孔氏也有一把鼻涕一把泪、颠沛流离的日子。南宋初年,赵宋王朝南渡与金国对峙,孔家的衍圣公在国家、民族的大是大非上,大义凛然,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紧跟赵家天子,匆匆忙忙渡过长江。明亡,南明在南方建立,这时候的衍圣公没学习他们老祖宗渡江,而选择就地投效爱新觉罗。

四十八代衍圣公孔端友一家子来到浙江,宋高宗颇高兴,将衍圣公安置在比较安全的衢州,建立孔氏家庙,供奉孔夫子像,史称南宗,与北方金国册立的北宗衍圣公遥遥相望,各称自家是正统正宗,老死不往来。衍圣公孔端友的几个兄弟也一起过江,朝廷陆续对他们进行安置,永康榉溪(今磐安)定居一位孔氏兄弟,也建家庙。南宋建炎四年(1130),衍圣公孔端友的弟弟大理评事孔端朝(后来改名孔端木)过江,起初居住在徽州,他的儿子孔璨出任兰溪县主簿,于是迁居兰溪,后迁金华。孔端朝一家子被安置在金华县(今天的金东区一带),建家庙,也称思鲁阁。

住在金华(金东区)的孔氏,一直得到宋、明各家朝廷的恩惠,享受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虽建树不大,但也平安无事,子孙繁衍。落根在浙江的南宗孔氏历代修撰家谱,金华孔氏也不例外。十多年前,我觅见一部《金华孔氏宗谱》,系清康熙癸巳年(1713)重修。该谱是白纸活字本,虽有残缺,但也保存了不少历史文献,弥足珍贵。

应世交好友孔圣后裔孔鲁望之邀,兰溪诸葛人诸葛琪为孔氏宗谱撰序文。诸葛琪(1655—1717),字焕如,号淡成,诸葛氏第三十九代后裔。诸葛琪嗜酒善诗,有太白遗风,文章上乘。他少年补邑廪生,康熙二十九年(1690)参加庚午科的乡试,中式获得第六名,成为举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诸葛琪上京应丙戌科会试,中式获得第二名成为贡士,赐进士出身,他是诸葛村清代第一位进士。诸葛琪在乡试、会试中取得第六名、第二名,时称“乡会两魁”。诸葛琪写了一篇《婺州孔君谱序》,文章说:“惟至圣之裔,自迁婺以来,代凡十五传。将见日新月盛,世簇衣冠,俾小邹鲁之邦,尽得炙其光而薰其德。鲁望之止孝教慈,尼山家法,永于是乎,脍炙人口矣。”撰写时间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癸巳三月朔日,落款:赐进士第、乡会两魁、吏部候选、年通家眷弟瀫上诸葛琪焕如氏拜题于长山益志堂之旅舍。“赐进士第、乡会两魁、吏部候选”是他的科举功名头衔,亦是光宗耀祖的称号。“年通家眷弟”标明他与孔家的世缘关系,“瀫上”指兰溪,“长山”系古县名,地望在金华一带,这里意指金华。“益志堂”或许是公私家居厅堂之名,“旅舍”则说明了这篇序文是在金华旅居时写的。《金华孔氏宗谱》存世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等续修本,康熙版《金华孔氏宗谱》可能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南宗孔氏宗谱。

三百年后的今天,衢州孔氏家庙、磐安榉溪孔氏家庙依然风光无限,但金华(金东区)的孔氏家庙已杳无痕迹,金东区的南宗孔氏文化显然寂落了,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