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黄桃“淘”出甜蜜共富路
本报消息(记者 高婷婷)“你们的桃子是不是快熟了?”“到时候记得给我寄几箱!”桃子才刷上黄漆,永康市花街镇枫源村党支部书记吕兑虎的电话就被打爆了。桃子季节性强,从上市到采摘结束只有短短半个月,惦记着一口甜蜜的老客户们早已按捺不住。
枫源村是一个600多人的小山村,自2014年开始大规模种植锦绣黄桃,销售一路走俏,成为村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从“脱贫果”到“致富果”
8月黄桃丰产,枫源村也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记者驱车前往枫源村,在路边看到不少售卖黄桃的摊位。山林间,一只只桃子套着纸袋,却也拦不住清香四溢。果农们戴斗笠、顶烈日采摘,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方红是枫源村的种桃大户,承包了十几亩地,种植锦绣黄桃。他掰着指头一算,按照现在每天的销售量,今年能赚20多万元,收成最好的一亩地能带来三四万元净收入。
就在8年前,方红还是村里“五保户”。他失业,妻子黄素贞生病,家中两个孩子还等着上学……一连串变故掏空了家底,让他们欠下一笔外债。2014年,镇里开始推行果木种植,并出台一系列助农措施。
因缺乏田间管理经验,一开始收成并不理想。方红没有气馁,积极参加镇、村组织的技术培训,在田间地头渐渐摸索出门道。“举个例子,黄桃要套纸袋防虫害。如果套得不够紧,被阳光晒到的地方就会变色,卖相就不好看了。”方红介绍,就套纸袋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环节都藏着奥秘。
第一年,方红卖桃子赚了2万元,第二年4万元,到去年、前年一跃升级十几万元……8年下来,方红不仅还清了外债,还进一步扩大了种植面积。如今,他们家种出来的桃子是村里品质最好的,但方红并没有藏私,而是大方地将经验分享给乡亲。
村集体代销助品牌建设
“要是有机会,明年我们还想多种一些呢!”临走前,方红对记者说。
“你们只管生产,村两委负责销售!”在一旁的村支书吕兑虎二话不说,立刻给出承诺。
村支书说这话的底气何在?在枫源村探秘的第二站,记者来到村文化礼堂,村两委干部、村民正在忙碌地分拣桃子。他们将个头大、颜色好的桃子挑出来,放进特制的礼品盒打好包,经由顺丰快递发往全国各地。
“今天发广州20箱、福州3箱……”吕兑虎一边帮忙打包,一边念道。他们拣选的标准很严格,大果5.5两,特大果八九两,“不够标准的桃子不能放进去,砸招牌的”。
今年是枫源村尝试以合作社形式代销黄桃的第一年,村干部化身“店小二”“送货员”,提供收购、接单、打包、送货上门一条龙服务。他们专门订购了结实的精美礼品盒,印上统一的“枫源村锦绣黄桃”标志,3天就卖出600多箱。
这天一大早,枫源村就接待了一名大客户。施女士上门自提50箱桃子,准备带回去送亲友。“我在枫源村买了五六年黄桃。以前都是从农户那里零散着买。有的个头大,有的个头小,参差不齐,送人还觉得有点拿不出手。”施女士高兴地说,“现在可好了!”
这段时间,村两委干部忙得不可开交。手机线上接单的,开自家车送货上门的……昨天一天,吕兑虎就同城运送了200多箱桃子。“昨天送到晚上9点多,累得不行。”吕兑虎直言“吃不消”,今天本打算休息,却闲不住回到岗位上。
“去年在卖黄桃这一项上,我们村收入两三百万元,今年应该会更多。”吕兑虎说,他们正和镇里商量建一个冷库,便于更好地储存摘下来的黄桃。此外,村子的“甜蜜事业”也获得多方协助:永康市机关事务局依托“指尖大院”平台开通助农直销窗口,手机一点即可下单,帮助枫源村锦绣黄桃拓展销路。
在吕兑虎看来,村集体代销,不仅是为了帮助果农解决后顾之忧,更旨在打造枫源村独有的水果品牌,赋能乡村振兴,助力农村经济转型发展。明年,枫源村准备利用闲置荒地,带动附近村扩大种植规模,并横向延展采摘游、黄桃加工等相关产业链,让村民靠品牌产品长久富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