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乡村振兴

义乌多举措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

本报消息(记者 方静 何晓峰)“我的菜地里有苋菜、空心菜、小白菜、大白菜,还有丝瓜、葫芦,已经成熟待售的估计有上万斤。这些菜不赶紧采摘就老了。多亏政府帮忙对接销售渠道,我只要等着订单保证供货就行。”赵有恒是义乌市佛堂镇菜农。此前蔬菜采摘后她一般运往浙中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但疫情打乱了销售计划。正在她发愁之际,佛堂镇政府帮助她对接本地采购大户,地里的菜不愁卖了。

义乌市佛堂、义亭等地是本地农产品的重要供应地。这几天,本地蔬菜陆续成熟,集中上市。如远近闻名的义亭白皮丝瓜,全镇每天有5000公斤左右的产量,可连续供应10天左右。

“我们了解农户的实际困难后,农办、经发办等积极对接各级部门、村社,摸清底数,登记在册。同时多渠道发布信息,主动对接爱心企业助销各类农产品,尽最大努力帮助农户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确保农产品销售得出去,且卖得上好价钱。”佛堂镇相关负责人说。

“本地菜物美价廉,在佛堂镇党委政府的牵线下,我们第一时间制定了本地菜的采购清单,按照市场价让对接的农户按需供货。”义乌市弘园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玫霞介绍,目前该公司每天的需求量在5000多公斤。8月13日下午,他们收到了佛堂菜农提供的首批蔬菜。接下来,他们将根据每日产量调整采购量。

与此同时,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义乌发动工会力量积极对接企业,开展助农保供活动,由有需要的企业认购农户的蔬菜。同时也保障企业职工静默期生活物资,让职工安心工作。

“丝瓜500多公斤,长瓜1400公斤,小南瓜400公斤,辣椒300公斤……这些都是早上的订单。”8月13日8时不到,菜农王永德准备的两货车蔬菜运抵佛堂镇多家企业。一个上午就销售2500多公斤蔬菜,帮他解决了静默管理期间蔬菜销售难问题。

除蔬菜外,当前也是本地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义亭镇是义乌葡萄的主产区之一。义亭镇农业农村办通过“党建+单元”微信塔群向各属地企业、村社负责人发出通知,希望发动员工、农户采购镇域内的蔬菜,帮助农产品销售的同时,丰富物资储备。

得知消息后,晶澳太阳能科技、匆忙客等企业迅速回应,各村社农户也通过接龙的方式汇总上报,由义亭镇农业农村办统一协调配送问题。

接下来,义乌还将广辟渠道,积极与市内企业、保供公司等联系,全力保障居民、企业职工生活物资供应,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监测调度、产销联动,积极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最大程度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