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副刊

写给异地闺蜜的一封信:宝岛的风吹到了苍南

□李玲添

亲爱的铭潞:

此刻提笔,眼前仿佛是你忙碌的身影,温柔地环绕着一双可爱的儿女。每次在朋友圈看到他们幼小的身影,我的嘴角便不自觉漾起笑意,那份源自心底的欣慰,轻轻化作指尖的一个“赞”,飘向你。

时光之河奔涌不息,蓦然回首,我们相识竟已整整十二载春秋。2013年,宁波与杭州,两座城市牵出人生的交集,我们成为各自学校的赴台交流生,共同飞向那座充满故事的宝岛——台湾。我们的情谊,在那片梦中的土地悄然萌芽,如同精心浇灌的种子,历经岁月,绽放出绚烂而坚韧的花朵。

相识是网络偶然的馈赠,却成就了彼此的一见如故。犹记当年,你宿舍的门扉,是我去开水间路上最寻常的停驻。每一次轻叩,几句寒暄,都悄然编织着默契的丝线。在台湾的那段时光里,我们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最信任的港湾。你了解我的欢欣与失落,我懂得你的雀跃与烦忧。

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夜色中,我们坐在台湾同学的机车后座,任凉风扑面,感受着青春肆意的速度;冷饮的清甜、夜市的烟火气、台球的碰撞声、桌游的欢笑声……那些鲜活的画面,定格在我的脑海。尤其记得大家故意逗趣你时,你脸上显现的那抹羞涩红霞,可爱极了。

记忆里,你曾因家事匆匆返回温州。那段日子,我们心里都悬着一丝忧虑,担心繁琐的手续会成为重逢的阻碍。然而,惊喜不期而至——十多天后,你不仅安然归来,还带来了家乡的美食特产和一份令我眼眶湿润的礼物:一只衣服上印着我生日日期的小熊玩偶,它让我们的友情具象化,无声诉说着你的用心。

阿里山的那个凌晨,仿佛就在昨天。我们栖身于一家满是少女粉色调的民宿,强忍睡意,在闹钟的催促下挣扎起身,用一杯咖啡唤醒惺忪的双眼,只为奔赴一场与日出的神圣约定。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在期待最盛时留下些许遗憾。小火车载着我们满心的憧憬抵达观景台,迎接我们的却是灰蒙蒙的天际,继而飘起了绵绵细雨。身旁导游安抚客人的话语早已模糊,只记得我们在雨中留下的合影,照片里没有阳光,只有强颜欢笑和一丝怅惘。

所幸,遗憾终有弥补之时。一个偶然的契机,热情的台湾朋友带我们去了台南二寮。当壮丽的日出终于冲破云层,将万丈金光洒向我们,那一刻,仿佛圆满了阿里山未竟的梦。我们在观景台上尽情舒展身姿,定格下无数欢笑的瞬间。唯一的小小缺憾,是那时被咳嗽困扰的你,未能全然投入这份圆满的喜悦。

一学期的光阴,弹指一挥。2014年初的离别,意味着我们告别了朝夕相处的日子,各自回归熟悉的生活轨迹。那句“我们要常联系啊”,你对我说过,也对台湾的朋友们说过。后来,与他们的联系或许真的在岁月长河中渐渐淡去,但幸好,我们不同。

我们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磁力,即使隔着山水,心却始终紧紧相连。毕业后,金华有你的足迹,温州有我的探望,亲密无间,一如往昔。再后来,你迎来了人生的重要时刻——婚礼。我欣喜地赴约,第一次知道,洁白如雪的白砂糖,也可以作为喜糖,承载如此甜蜜的祝福。

婚礼结束后第二天,我陪你到美甲店把那让你觉得不舒服的甲片给卸了。你拉着我的手,轻声感叹:“你要是在温州该多好,真想把我那些单身男性朋友都介绍给你,让你一直留在我身边,这样我们就能常常见面了。”那份不舍与期盼,至今想起,仍觉心头温热。

去年国庆,是你成为母亲后我们难得的重逢。你说:“孩子还小,这次你先来温州看我,等他们长大些,我一定去金华找你!”你带我去了苍南的海边,我们乘船、吹风、大快朵颐新鲜的海味。夜晚,我们穿着睡衣,身心全然放松,并肩漫步在街头小巷,时光仿佛被施了魔法,瞬间倒流回十年前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

临别前,你安顿好两个两岁的孩子,挤出时间带我逛了三垟湿地公园,领略那“半池萧瑟半池诗,一羽惊秋入画来”的秋意,还特意买了几斤菱角,叮嘱我:“喏,这些新鲜的,皮色青亮,水分足,路上可以剥着吃,解解馋。这些煮熟的,带回家放冰箱里,慢慢吃,但也别放太久。”沉甸甸的菱角拿在手里,那份牵挂的分量,那份温暖的延续,比菱角本身更加饱满、更加悠长。

古人将十二年视作一个轮回。铭潞,我们的友情,已然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圆。这轮回里,盛满了宝岛初识的青涩悸动,盛满了青春作伴的肆意欢笑,盛满了人生转折时的温暖扶持,更盛满了虽隔山海、却心意相通的绵长挂念。它从未因距离而褪色,反而在时光的窖藏中,愈发醇厚芬芳。

我深信,我们的故事,会继续书写,如同那珍藏的生日小熊、公园里的新鲜菱角、如愿的日出美景,成为生命里恒久温暖的印记。愿我们,永远都是彼此青春里闪亮的一部分,也是未来岁月中安稳的依靠。等你的龙凤胎宝贝长大些,我们金华见!

202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