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教育

童国强 三尺讲台育桃李 让每个生命都闪光

□记者 严昭睿

在金东区光南中学,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师生们都能看到书记童国强忙碌的身影。课堂巡视、教师培训、学情调研,童国强每天的行程表都排得满满当当。

一支粉笔写春秋,三尺讲台育桃李,童国强一站就是三十年。

兰溪市女埠街道是童国强的家乡,1995年,他满怀对教育的热忱回到家乡,走上讲台,成为女埠初中一名语文教师,后来通过招聘考试进入聚仁学校。从初登讲台的青涩,到成长为正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再到获评金华市拔尖人才、金东区教育高地登高者等荣誉,一万多个日夜化作无数改变命运的星光,照亮学子的前行路。

“走在大街上,常常有人和我打招呼说:‘您是童老师吧,还认识我吗?我是您的学生!’”童国强感慨地说,“从教三十年,回顾我的教育之路,真的感到非常幸福!我实现了人生价值,托起了许多教师的梦想,也培养了一届又一届的好学生。”

“教师节前夕,我接到一位毕业学生的电话,说他从父母手中接过做糖糕的制作手艺,并研发出了糖糕的新品种,要我回兰溪品尝品尝。”在童国强眼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电话里的这位学生曾经有些叛逆,童国强不抛弃、不放弃,一次次家访、一遍遍细心交流、沟通。“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统一标准,虽然最后他没有考上一所很好的学校,但他依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童国强说。

“童老师的课轻松有趣作业少!”这是学生们对他教学的一致评价。他倡导的“自主探究”课堂,注重语言与思维共生,读写并举,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童国强非常注重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通过作文评语与学生对话,点燃他们对文字的热爱。有位学生一直铭记童老师作文本上的评语:“我从你的文章里读出诗人的气质,有一天肯定会成为一名诗人。”这句充满期待的评语深深打动这位学生。如今,她已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正在戏剧领域追寻自己的艺术梦想,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对文字的热爱。

2018年,童国强来到光南中学。彼时的光南中学新校园尚在建设中,他一边抓学校管理,一边盯牢工地,硬是把两双皮鞋磨成了“草鞋”。七年间,童国强一丝不苟地构建光南中学的发展蓝图,凝心聚力,实干创新,高质量完成了学校“一年开好局,三年见成效,六年成一流”的目标。

在童国强“趣雅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光南中学中考成绩逐年攀升,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多次跃居金东区第一,学校获得省级集体荣誉11项,国家级集体荣誉1项,实现从薄弱校到区域名校的华丽转身,跻身市区名校第一方阵。施光南文化传承馆、中学生合唱团专用教室等光南元素根植于学校发展建设的点点滴滴,体育、艺术、科创、阅读四大校园文化节连续多年举办,校园活动精彩纷呈,“追寻光南足迹”成为金华五星级德育品牌,光南学子不仅拥有高质量课堂,在学业上拼搏奋进,更拥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积极的态度和丰盈的灵魂。

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童国强深知教育不是孤军奋战,他成立名师工作室,引领青年教师成长;主持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以“丰富积累、注重探究、文道合一,立德树人”为宗旨,带领70余名学员持续开展线上线下教研;近几年来,他和团队成员为省内外教师开展示范课与讲座近百场,推动区域语文教学和学校管理的深度变革……

从农村教师到特级教师,从教研组长到名校校长和书记,童国强的身份在变,但初心未改。他的书架上,语文教学专著常读常新;他的办公桌上,学生作文批改痕迹细致入微;他非常关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引领家校协同,最近他撰写《高质量陪伴孩子成长》一书,即将付梓出版。

以初心为舟、以热爱为桨,在教育的长河中,童国强从容撑篙,正驶向那片属于每一个孩子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