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一人获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
本报讯(记者 滕绪 金佳衡)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关于表彰2022-2023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获奖者的决定》。我区“90后”小伙孙敏嘉荣获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
据悉,孙敏嘉此次获得的“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是依据《全国无偿献血表彰奖励办法》设立的国家级表彰奖项,隶属于无偿献血表彰体系,2004-200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表彰时首次增设,每两年评选一次。该奖项分为奉献奖与特别奖两类,分别授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1次及2次以上(或捐献1次并累计无偿献血20次以上)的个人。值得关注的是,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因供患双方配型成功率低、对捐献者身体条件要求严格,其奉献奖的获得更显珍贵。这一荣誉的背后,也是我区公益氛围持续升温、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的生动缩影。
回溯孙敏嘉的公益之路,善意的种子早在2016年便已种下。彼时,尚在读大学的他跟随同学一起留存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当时觉得能为陌生人的生命多一份希望,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孙敏嘉表示。2023年8月7日,区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他的入库血样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没有丝毫犹豫,孙敏嘉当即答应捐献,“既然有机会救人,就没有理由退缩。”
为以最优状态完成捐献,孙敏嘉提前一个多月主动调整生活节奏,每天坚持早睡早起、清淡饮食,默默做好身体调理,并提前四天入住采集医院,开始捐献前的动员剂注射准备工作。“捐献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患者的生命负责,必须全力以赴。”孙敏嘉说。2023年9月22日,在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志愿者及家人的全程陪伴下,历经三个半小时,孙敏嘉顺利完成了14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采集,成为金东区第2例、金华市第61例、浙江省第95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为远方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火种”。
捐献当天,孙敏嘉早早起床做好准备。看着“生命的种子”一点点汇聚进储血袋,他知道生命的“传递”将从此刻开始。因双盲原则,孙敏嘉并不知晓受助患者详情,仅能通过一封感谢信与对方产生联结。“希望远方的他能早日康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孙敏嘉表示。
事实上,孙敏嘉的善举并非个例。近年来,区红十字会结合我区实际,持续推进“三献”工作,通过发放相关宣传资料、现场咨询讲解等方式,宣讲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捐献、无偿献血“三献”的理念与意义,进一步提升大众对于“三献”工作的认知,凝聚起生命延续的伟大力量。数据统计,截至目前,造血干细胞采样入库累计594例,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志愿累计登记2140人。
“孙敏嘉获得国家级表彰,既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我区全体公益参与者的骄傲。将进一步激发全区群众参与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积极性,推动公益精神融入城市发展血脉。”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区正以此次表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公益服务体系,扩大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覆盖面,鼓励更多像孙敏嘉一样的青年加入公益队伍,让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在金东愈发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