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民主实践

区人大代表朱小清:共享技术“金钥匙” 同走致富路

□ 记者 陈婺 文/摄

10月29日,当记者在位于赤松镇的红君家庭农场见到区人大代表、养猪专业户朱小清时,她正在为同村的养殖户讲解养猪防疫方面的操作细节。从二十年如一日热心传授养猪技术,到带领养殖户拥抱物联网养猪新技术,朱小清用她的实际行动,描绘出一幅基层人大代表扎根农业、履职为民的生动图景。

做养殖户信赖的贴心人

朱小清养猪已有二十年。从家庭农场的十几头起步,到如今在赤松、塘雅镇及外省经营现代化养殖场,她坦言,这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但坚持是值得的。“赤松镇二十年前就是养猪产业大镇,现在仍有不少农户饲养生猪和‘两头乌’。对他们来说,养好猪就是好日子。”

自当选区人大代表以来,朱小清将多年积累的养殖经验和信息,投入到带领养猪农户共同致富的履职实践中。她不仅担任技术指导员,还凭借自家养殖场的规模优势,帮助养殖户争取到饲料等物资的更优价格。只要养殖户一个电话,她就会上门手把手倾囊相授。

农户张大哥家的母猪曾多次配种失败,眼看投入的成本和时间不断消耗,他心急如焚。朱小清得知后连续一周上门,蹲守猪舍仔细观察,一点点纠正操作。“没有她真心帮我,我那批猪就悬了。”张大哥感激地说。最终,在朱小清的悉心帮助下,母猪成功受孕。朱小清回忆说:“当时看到张大哥脸上的笑容,就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人大代表的价值,不就体现在为群众解决这些‘急难愁盼’的问题上吗?”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这是朱小清常挂嘴边的话,也是她的行动。多年来,对于有意改建或新建猪场的养殖户,她总是有求必应,提供无偿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从猪场选址、栏舍设计,到环保设施配套、设备选型安装,再到生产管理、疫病防控,她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二十多年积累的经验教训,帮助大家少走弯路、规避风险。

为营造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的氛围,朱小清还牵头成立养殖技术交流小组,定期邀请畜牧兽医专家授课,组织技术研讨和经验分享。在她的示范引领和热心帮助下,朱小清身边越来越多养殖户采取了更加精细、科学的养殖管理方式,走上高效养殖之路。“看到大家的养殖水平提高了,效益上去了,整个产业越来越兴旺,我作为人大代表真的很开心。”朱小清说。

推广“智慧猪场”共享科技红利

近年来,眼见科技赋能发挥出的巨大作用,朱小清将目光投向智慧养殖业这片新领域,决心以身作则,2021年底,她率先在自己的养殖场内增设了温控传感器、AI智能饲喂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等高科技设备,搭建智慧养殖体系,升级改造成“智慧猪场”。

究竟效果如何?本着对身边养殖户负责的态度,朱小清默默地用一年多时间做了观察。2023年,朱小清的“智慧猪场”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养殖管理更加精细高效,生猪健康水平稳定,整体效益迈上新台阶。她详细算了一笔经济账:智能化改造后,饲料浪费显著减少,人力成本大幅降低,生猪存活率和均匀度明显提高,综合养殖成本可降低15%以上。

朱小清再次开始积极向养殖户分享、推介这一新技术。许多习惯传统养殖的农户投来怀疑的目光:“投入这么大,能回本吗?”“这些机器能有人工管得细?”为让大家直观感受数字化养殖的优势,她邀请技术专家现场讲解演示,用数据展示数字化如何实现精准投喂、有效防控疫病、大幅提升管理效率。

事实胜于雄辩,实实在在的效果让观望的农户吃了“定心丸”。目前,在朱小清的带动下,不仅赤松有多家养殖户引入了数字化养殖设备,这股“数字化养殖”的浪潮还涌至鞋塘、岭下等周边的乡镇。

与此同时,朱小清借助人大代表身份,积极为养殖业的破题解难、建言献策。除了数字化新技术的运用之外,还包括运用荒地种牧草实现土地效率提升养殖生产成本下降等诸多真知灼见。朱小清说:“这是我熟悉的领域,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我的职责就是把养殖户们的期盼和行业发展的痛点、难点真实地反映上去,让每一份建议都能落地有声,真正为大家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