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举行 植物营养素传递中国智慧
9月14日至17日,受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FANS)委托,由中国营养学会承办的第十四届亚洲营养大会在成都举办。
本届大会围绕“可持续营养助力未来”主题,设9个主旨报告、10余场专题报告、5场青年报告,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约200名学者提交报告。大会聚焦国际热点营养问题,如食物与营养、营养与可持续发展、公共营养与健康、全生命周期营养等方向展开学术交流与讨论。
本届大会,中国营养学界分享新知、凝聚共识、推动创新,有诸多研究成果和学术报告发布,其中包括新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国居民早餐营养健康模式》等。
安利(中国)市场部副总裁及亚洲科技创新中心副总裁陈佳等出席会议。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FANS)成立于1973年,每四年组织召开一次亚洲营养大会。中国于1985年加入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这是我国营养学术界走向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的标志之一。
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者数量达2.45亿,血脂异常人数超过4亿,高盐、低谷物、低新鲜水果摄入,是中国居民三大健康饮食“杀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患者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平衡膳食和充足营养是人人健康之基,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是慢性病防治的主要手段,科学膳食和营养支持可为疾病治疗提供支持。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孙桂菊教授介绍,我国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2、锌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比较普遍,食物吃得营养了、平衡了,本身就是一种“良医”。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石,早餐是一天营养获取的开始,也是合理膳食主动健康的第一站。中国营养学会合理膳食工作专家组,在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支持下,编写了《中国居民早餐营养健康模式》,指导公众重视早餐营养,通过吃好每日第一餐,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水平。
陈佳介绍,我国居民对早餐营养重视不足,超过一成的人群做不到每天吃早餐,很多人早餐品种单一,且相当一部分人蔬菜水果和奶类摄入不足,早餐质量不高,营养摄入不够不均。这会导致全天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导致精神不集中,思维迟钝、躁动等,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长此以往,会增加胃炎、胆结石、肥胖、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风险。
《中国居民早餐营养健康模式》提出:早餐食物量应占全天食物总量的25-30%,能量供给与中晚餐相似;要保证食物的多样性(至少四类品种以上)。快捷、方便和营养的早餐,应该包括谷物主食1份、奶类鸡蛋等食物1份、蔬菜和水果各1份:要特别注重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等的优质食物及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保障营养物质互补、充足和全面。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发布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为满足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中国居民营养需求而制定的工具书,包括各种营养素的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等。
202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在相关概念和数值制定程序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制定和修订了中国人群在年龄分组、体重代表值、母乳成分参考值等方面的重要的基础参考数值,整书从编写框架、格式体例上,更加突出了以数值为中心的工具书定位,成为我国膳食及营养学术界的新标准。
“植物营养素”成高频热词
大豆异黄酮、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姜黄素、茶多酚……这些都是科学界已发现的植物化学物,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豆类等植物性食物中。相关资料表明,许多植物化学物对健康维护十分重要,营养学界将其称为“植物营养素”。
(摘自《中国质量万里行》)
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孙桂菊教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