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新闻

预付式消费5月1日迎来新规

市区健身行业面临优化

预付式消费在健身行业特别盛行,充卡容易退钱难,商家跑路维权难,健身预付式消费的坑你踩过吗?记者了解到,5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施行,这一司法解释清晰界定了消费者与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也给众多行业尤其是健身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倒逼行业优化营销方式

此次实施的《解释》将健身预付卡消费纳入监管范围,明确了消费者一次性收取会籍类预付款时长在12个月以下,成为影响健身行业经营模式的关键。以往健身行业力推2年制甚至更长期限的会员卡,以看似诱人的低价吸引消费者。以市区某连锁健身机构一款原价2980元的2年制会员卡为例,商家实际上是和消费者进行“对赌”:利用多数人难以长期坚持健身的心理,获取更多利润。然而随着《解释》规定会籍类预付款时长限定在12个月以内,这类“对赌式”销售模式将逐渐退出市场。

《解释》对市区健身行业的价格策略已经产生冲击,为吸引消费者,有健身房开始调整价格。如某健身房将原价2480元的年卡降至2180元,试图通过价格在新规则下率先抢占市场份额。降价虽然能在短期内吸引消费者目光,但也压缩了利润空间,对健身房的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区江南某主打私教课的健身工作室推出“月付制”会员和短期私教包,其店长表示一年或两年的预付卡多数是大型健身机构的营销产品。私教工作室的消费者更多购买一定数量的课时,或者用包月接受教练一对一的指导,形式上更加灵活。

当然,并非所有商家都选择打价格战。市区某连锁健身房经营者俞丁表示,将把竞争焦点从价格转向服务质量,通过提升软硬件设施来增强竞争力,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争取更多回头客复购。

改变一锤子买卖还得多方努力

市民真金白银充的钱能不能安心花完,遇到纠纷能不能顺利维权?不少市民认为,增加消费安全感、修复信任裂痕需要司法兜底保障。市民李靖之前买过2年的健身卡,结果健身房半年就倒闭。他认为,有些商家敢“坑”消费者,就是吃准了消费者因维权时间长、成本高不愿耗的心理。现在实施的《解释》让买课上课顾客的利益更有保障,用规则挤掉泡沫,也能让真正深耕服务的企业脱颖而出,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些经营者存在过度劝诱营销,导致消费者违背自己的本意办卡,回家就后悔,但又很难举证受到欺诈。对此《解释》借鉴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关于7日无理由退货的规定,明确消费者付款后可7日无理由退款,解决预付式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市场导向看,有利于倡导诚信,引导经营者将竞争着力点放到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上来,也有利于改变重售卡轻服务的商业模式。”浙江金奥律师事务所律师毛长征表示,从“卖卡”到“卖服务”,需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共筑诚信生态。

本报记者 方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