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场内外有群“志愿红”
盛夏夜色里,市体育中心体育馆,篮球场上刚结束对抗,座位区还有不少兴致未尽的观众,场外一支身穿红马甲的“青春队伍”还在默默忙碌。他们有个统一的名字——志愿者。
记者了解到,本次比赛共有120余名赛事志愿者。他们有人在看台巡查,有人蹲在补水站递水,有人提着大袋垃圾往外搬。“浙BA”篮球联赛舞台,有一部分光芒属于他们。
昨天下午5时30分,在市体育中心入口处,检票志愿者化身“守门员”,快速精准核验票证,保障观众“丝滑”入场。在这之前,志愿者已经工作了一个半小时。“我们每天下午3点准时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来自武义的志愿者陈则睿是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在得知志愿者招募信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陈则睿主要负责物资搬运和发放工作。“搬运最多的是矿泉水,每天都有几百箱,第一天累到直不起腰。”陈则睿说,饮水站每节比赛介绍都有一波小高潮,一场比赛饮水定量要怎么算,矿泉水怎么临时补货,他都要帮忙盯着。因分工明确、调度顺畅,饮水站从来没出过乱,还有不少观众夸他们“服务到位”。
家住市区的张启萱和沈筱蝶是亲姐妹,也在志愿者行列。她们的父亲是幸福家人公益协会成员,姐妹俩从小受其影响,热心公益事业。“我之前走过篮球特招路线,可惜后来因负伤退出,这次能成为赛事志愿者,既满足了我的篮球瘾,又能为比赛尽点力,一举两得。”沈筱蝶说,她们主要负责观众引导工作。
“志愿者服务大型赛事已成为赛事成功举办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团市委有关负责人说,志愿者的付出与坚守,为赛事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也让文明城市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本报记者 季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