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BA”球场秒变非遗“秀场”
磐安乌龟端茶、永康十八蝴蝶、浦江板凳龙……在“浙BA”比赛现场,一到中场休息时间,球场就变成了非遗“秀场”,非遗表演轮番登台,观众们恍惚间觉得自己看的不是球赛,而是一场非遗文艺晚会。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磐安是非遗资源大县,拥有710个非遗项目。这次,磐安带来的非遗表演可谓让人看花了眼。磐安县文化馆书记、馆长顾贤芝告诉记者,磐安传统舞蹈类的非遗项目有很多,他们专门挑选了一些极具磐安特色的非遗项目,希望通过“浙BA”的球场展现磐安非遗的多姿多彩。
7月14日是磐安队首秀日,当天,磐安金龙、彩带龙、磐安长旗、铜钿鞭四项非遗同台亮相,为球队助阵。只见大山里的游龙气势磅礴、活灵活现,看来舞龙故乡名不虚传。7月16日,磐安非遗又放出大招,磐安先锋、大力士摔跤、乌龟端茶、龙虎旗一一上场,有观众表示:“磐安队的表现和磐安的非遗表演,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又一亮。”
可以说,在“浙BA”的非遗“秀场”上,金华各县(市、区)都掏出了家底,随便拿出的一个节目都是重量级,不少还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甚至是人类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前面提到的龙虎旗,就与人类非遗“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庙会(赶茶场)有关,庙会(赶茶场)和迎大旗都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7月16日晚,永康也同样亮出了“国”字招牌非遗项目——十八蝴蝶。球场上,18只色彩斑斓的蝴蝶,随花神翩翩起舞,舞姿舒展飘逸,音乐悠扬婉转,典雅而秀美。永康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娇娇告诉记者,为了与赛事氛围契合,他们挑选了一些知名度高、表演形式热烈的非遗项目,每场永康队的比赛期间都有不同节目,除了十八蝴蝶,还有魁星点斗、叠牌坊、拱瑞手狮、永康龙舞等。
昨晚,在兰溪对战浦江的中场休息环节,在一阵热闹的敲锣打鼓声中,一条浦江板凳龙神龙摆尾式地来到中央,现场观众瞬间沸腾起来。自“春节”申遗成功后,龙舞(浦江板凳龙)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备受关注,“浙BA”赛场上的这条浦江板凳龙来历更是不简单,是今年2月初为进京展演制作,由多名浦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作,集中体现了书法、绘画、剪纸、刻花等工艺,是一座集多种民间艺术于一体的移动非遗馆。
几乎每天,观众们都能在现场看到精彩的非遗表演,既是一场视觉享受,也是一份文化自信。兰溪的竹竿舞,开合跳跃间极具当地畲族少数民族风情;义乌的滚叉、盾牌阵、叠罗汉,集中展现了罗汉班的表演艺术精髓;金华开发区的上李村走马灯,仿佛带人穿越回热闹的灯会现场……每一天,都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本报记者 徐桢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