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2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婺城新闻

箬阳乡“阳光存折”实现“飞地”致富

本报消息(记者 余美娜 通讯员 马晓芬)3月29日,位于婺城经济开发区的浙江康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二期厂房楼顶,一排排整齐的光伏板享受着“阳光浴”,将光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而远在50公里外的婺城区箬阳乡琴坛村村民,心情也如阳光般灿烂。

“从今年1月中旬并网发电以来,已有两万元左右的收入。”婺城区箬阳乡琴坛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小宝说,到夏天发电用电高峰期,月收入最高能达八九万元。

箬阳乡位于婺城南部山区,是饮用水资源功能保护区,在辖区内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去年,在推进南部山区共同富裕中,该乡认真调查研究,确定投资光伏发电项目后,多方考察寻找适合光伏项目落地的“家”。同时,创新运用“山海协作”这把“金钥匙”,通过“飞地”落户到白龙桥镇(婺开区)的乡村振兴项目,最终落地在用电量大且拥有足够建设场地的浙江康灵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二期厂房楼顶。

据悉,该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540余万元,汇集省级、村自筹、“百镇共建”单位扶持以及乡投资等资金,于2023年立项、设计、预算、施工、验收,建有光伏发电板约6000平方米,预计年发电量120多万千瓦时,所产生的电大部分由企业消耗,多出部分由国家电网回收,每年能为琴坛村集体增收60多万元。该项目所需楼顶、配电房租赁费用全免,合作期限长达25年,相当于给村集体经济安上了“小马达”。

琴坛村曾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村,但自2016年开展水资源保护后,该村就陷入发展难题。“飞地”光伏把优势资源要素输入山区村,让该村村民奔富更有信心。“这次尝试,不仅为乡里带来不错的经济收入,也打开了我们助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箬阳乡副乡长李岳说,受饮用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政策的叠加影响,山区行政村的村集体收入、村经营性收入均大幅低于全区平均水平。“飞地”模式跳出行政区划的限制,不仅点燃区域内的经济活力,更为跨区域经济合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