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2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人文

桃源深处有个小院

戏曲小生的村咖故事

陶广(中)畅谈未来

记者 巩长青 翁俏 文/摄

但得一院落,栽几树桃花,煮一壶清茶,余生有寄。这是当代都市年轻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如何把向往的生活变成现实?不断跨界的武义青年陶广用“花式整活”的方式,在武义桃溪镇东垄村开辟了一处“五柳小院”,可煮茶赋诗,可观花赏月,亦可来杯咖啡发发呆,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心头好。

“反骨”一身的戏曲小生

在武义,认识陶广的人可不少,因为他不仅是家乡的名人,还是浙江音乐圈的红人。少年时陶广曾就读于武义县兰香艺术学校,是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婺剧演员楼胜的师弟。因为天生有副好嗓子,陶广在舞台上如鱼得水。别人都说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可这个年轻人偏偏对怎么吃这碗饭有自己的想法。

戏曲学校毕业后,他顺利登上舞台,成为台州乱弹剧团的一员。已有稳定工作的他一边工作,一边进修影视表演和舞台编导专业,因表演能力出众,有一定管理能力,陶广成为当时台州春节联欢晚会上最年轻的执行副导演。

他开始思考,自己在戏曲之路上能走到什么程度?拜访恩师国家二级演员周竹芳时,陶广说出了内心的困惑。周竹芳告诉他:“戏曲人走的路很简单,就看自己要名气还是要财气。”

在老师的引荐下,陶广进入待遇更好的义乌婺剧团工作,并在不久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剧团成为一名正式演员。更好的舞台、更多的演出,陶广求仁得仁。

义乌这个世界小商品之都,为陶广打开了更大的“窗”。“当时我觉得,世界那么大就得去闯闯,不能只在这一方舞台上。”陶广说。他放弃编制选择创业,成立了一家电商公司。可第一次创业之路并不顺遂,最终以亏掉多年积蓄而草草收场。

年轻的陶广不肯轻易服输,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舞台才刚刚揭幕。当时正值2017年,以抖音、小红书等为代表的电商开始崭露头角,陶广敏锐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风口,随即在上海成立了一家抖音电商运营公司,成功赶上这波红利,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当时一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只有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陶广说。这种无休止的工作状态,让他再次陷入迷茫,这样的生活真的就是自己想要的吗?

褪去繁华返乡再出发

2023年春天,陶广将公司股份悉数转让给4位合伙人后,转身到台州的海岛上开始隐居生活。

回忆此前的种种经历,陶广不由自主想到了祖先陶渊明。武义县桃溪镇东垄村是陶渊明后裔聚居地,陶广对陶公的故事耳熟能详。“我那时突然理解了陶公辞官归隐田园的行为。”陶广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松弛感不正是快节奏生活下,年轻人内心最渴望的需求嘛?”

陶广决定回村里。不过一身“反骨”的他不想躺平。恰在此时,村口建了一半的院落引起陶广的注意。如果能把这个院子打造成一座村咖,让更多年轻人在忙碌打拼之后,有一个可以体验闲适生活的场所,不是很好吗?

陶广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家人听,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项目,不仅可以给村里带来人流量,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块世外桃源的归隐文化。

陶广的想法得到村两委的支持,顺利租下小院。村两委认为,这座小院是10多年前建设的,但是始终没有发挥效用,有年轻人愿意回村深耕这片土地,相信会给古老的村落带来不一样的前景。

去年7月,陶广接手小院,并定名为五柳小院。在改造过程中,除了依托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他在装饰风格、空间造型、产品调性上努力彰显个性。院落中的一树一花、一草一瓦都重新布局,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憧憬。他还将陶渊明的诗词、故事融入到建筑当中,走进小院,抬头便可品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等耳熟能详的诗句。

3个月装修期,陶广利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布沉浸式装修视频,很多网友都认识了这个曾经在上海开跑车现在到乡下骑电动车的帅哥。强烈的反差让小院未开业便“种草”了一大批“粉丝”。

去年国庆假期,五柳小院开张营业,“粉丝”从四面八方涌来,在这里品尝着店主冲调的咖啡,吃着本地特色馄饨,感受桃溪的秋日风情,不自觉地将所观所感发送到自媒体平台,成了这座小院的第一批“自来水”。

“这正是我的规划,客户即是宣传员。”陶广说,自己回乡有“归隐”的味道,但是年轻人回归农村创业更需要“归引”,这个“引”字是引流,就是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到乡村发挥才能,或是吸引他们卸下一身疲惫,回归乡野、走进乡野、亲近乡野、爱上乡野,体味不一样的农村慢生活。

如今小院已经开业半年,“粉丝”的要求也在上升,大家希望来小院亲近自然、围炉煮茶、拍照打卡的同时,有地方让自己停留更长时间。今年,陶广将村里曾经废弃的水库院落承包下来,重新装修成民宿,给“粉丝”更多时间体验乡村生活。

“我已经给自己制定了五年规划,做好民宿,打造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看着正在安装落地玻璃窗的工人,陶广说回到农村后越做越有信心,农村的广阔舞台一样可以唱出婉转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