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2日 

金华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金报东阳

院士进校园,让科普“活”起来

记者 黄娇丽

讲座不讲课,而是说故事;知识变得鲜活有趣,书里的科学家变得接地气……3月27日上午,西湖大学“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走进东阳中学。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副校长兼医学院院长董晨用一场有料有趣的讲座,赢得了学子的阵阵掌声。

院士做科普有料又有趣

董晨分享主题为《免疫学与人类健康》的报告,讲座对象是近百名高二高三学子,如何让“干货”不干,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兴趣?董晨选择讲“人”的故事。

“免疫学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研究免疫系统?”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董晨抛出一个个问题,再用一个个人物小故事衔接问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我习惯把T细胞比作朝阳群众,它们抓坏人有一手。”学生们不时被董晨风趣的话语逗笑。在他的讲述中,免疫学家James Allison是一位可爱的“圣诞老人”;为了和免疫学者Max Dale Cooper进行交流,他第一次学会使用短视频平台……一个个科学家亲切可爱,免疫学的基本知识由浅入深地呈现,科学发展的脉络被一点点描绘。

“原本我以为免疫学的知识会很枯燥、很深奥。”东阳中学高二学生陈彦哲说,但董院士讲得很通俗,讲座中提到的种种免疫学知识,对没有选修生物的他来说也可以接受。从初中开始就设想以后走科研路的他,对西湖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更加向往了。

科研与科普齐头并进

身为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如何实现科研与科普齐头并进”一直是董晨思考的问题。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在我看来,科普是科研的必然延伸。”董晨说,当前网络上有不少伪医学的科普内容在广泛传播,例如有人听信偏方乱吃药物导致肝脏受损。“因此,‘科研人’有责任、有义务向社会提供高质量、权威性的科普。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晦涩难懂的科研成果通过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让科普‘活’起来。”

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依托自身前沿科学研究和一流人才优势,以播撒科学种子为主线,致力于将“科学家进校园”打造为具有“西湖特色”的科普品牌。自推出系列活动以来,西湖大学在浙江、河南、广东、四川、甘肃等地开展科普宣讲近百场,覆盖线下听众6000余人,线上受众近百万。

这段时间,由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领衔,首批参加2024年“科学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博导们正带着材料科学、疫苗设计、人工光合作用、人工智能、免疫与健康、宇宙探险等知识奔赴浙江各地,与大中小学生面对面交流,介绍各自领域的前沿科技,分享他们的科研经验和人生故事。此次“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走进东阳,进一步弘扬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