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在非洲遇见“金”彩

——金华代表团非洲之行成果丰硕

记者 陈浩洋 季俊磊

跨越山海,共向未来。

3月24日至4月2日,市委书记朱重烈率金华代表团赴坦桑尼亚、卢旺达、南非考察访问。此次非洲之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上提出的支持非洲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人才培养计划三大举措,增进理解互信,推进合作共赢,深化传统友谊,推介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以务实举措打造中非经贸文化合作交流高地。

从浙中之心到非洲大陆,代表团一路会故交、结新朋,叙情谊、求共识,议合作、谋共赢,生动演绎“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的深情,谱写金华对非产业协作、贸易畅通、人文交流新篇章。

拓展经贸合作新空间

在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近郊,中坦工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当地时间3月26日,金华代表团考察了这个坦桑尼亚最大的国家级工业园。“建成后将吸引350多家企业入驻,预计可为当地提供1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也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面对家乡代表团,中坦工业园董事长黄再胜介绍。

黄再胜来自金东区曹宅镇,已经在非洲创业生活20多年。他说,非洲正作为一片投资热土,吸引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关注。随团考察的金华对非经贸商会秘书长季拥民说:“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大地,也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一天后举行的中坦投资论坛暨中国(金华)—坦桑尼亚贸易投资推介会,充分印证了他们的观点。

当天,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菲利普·伊斯多·姆潘戈率十多位部长级官员出席活动。他表示,坦桑尼亚将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化与中国经济联系,为两国提供更多互惠互利的投资和贸易机会,扩大坦中两国投资和贸易规模。

金华代表团和260多位当地企业、机构代表面对面交流,签署了涉及农业机械合作、易货贸易平台建设、五金工具一站式采购等领域多项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6500万美元。

“推介会早上七点半就开始,20多家企业排队等着和我商谈,我一个人差点忙不过来。”浙江四方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俞丰说,四方已经深耕非洲20多年,具有良好的品牌影响力,再加上非洲土地广袤,对农机产品需求非常大,这一次不仅在坦桑尼亚确定了几家代理商,还和来自肯尼亚、尼日利亚等国家的企业商谈了代理意向。

和四方集团一样,不少金华企业表示,此次非洲之行成果丰硕,接下来要更好地“走出去”,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和途径,在加强国际产业分工、建立更具韧性的全球产供链进程中推动自身产业升级。

近年来,金华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入推进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合作,充分发挥全球轻工、日用小商品生产和国际采购方面的优势,不断扩大中非双边贸易,拓展经贸合作新通道。

目前,金华已与非洲所有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约有3万名金华籍商人长年在非洲经商,全市从事对非跨境贸易的企业超1万家,去年有近5万人次非洲客商来金华采购。

据金华海关统计,2010—2023年,金华对非出口总额从58.4亿元增至1066.4亿元,14年增长18倍。去年,对非贸易规模首破千亿元,达1168.5亿元,占浙江省的30.8%,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数据背后是非洲与金华热情高涨的“双向奔赴”。

金华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引导帮助企业用好非洲资源丰富、人口基数大、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布局。同时,不断加大“请进来”的力度。

去年8月,坦桑尼亚首个百人经贸代表团到访金华,双方企业在矿业设备、机电、箱包服装、物流服务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坦桑尼亚采购商说:“义乌汇集了210多万种商品,产品出口至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说卖遍全球,我们想要的产品这里几乎都能买到。”

打造教育合作新样本

中国和非洲发展振兴的关键在于将规模巨大的人口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以人才红利助力本国现代化发展。近年来,金华在职业教育服务国家外交、对外开放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凸显。

当地时间3月28日,金华—卢旺达深化职业教育合作签约仪式暨留学生开班典礼在卢旺达穆桑泽举行。

“卢旺达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已10多年,5000多名卢旺达青年从中受益。卢中教育合作在改善卢方教育环境和增强青年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已成为推动两国人文交流、加强两国关系的重要引擎。”现场,卢旺达教育部国务部长克劳黛特表示。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雁平介绍,截至目前,金职院与境外合作学校合作研制的2项专业教学标准纳入卢旺达教育资格框架体系,两地共建的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穆桑泽国际学院入选全国首批“鲁班工坊”运营项目,培养了一批“懂汉语、精技能”的卢旺达本土人才。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自2007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目前已有来自36个非洲国家的2000余人次学生,占国际学生总数的26.6%。通过扎实的汉语教育、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实用性强的专业教育,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一批懂汉语、通文化的非洲留学生。据初步统计,该校80%以上非洲毕业生从事跨国贸易,多名毕业生成为该国在义乌的侨领。还有不少非洲学生的创业项目先后在义乌李祖国际创客村、青岩刘创业孵化中心、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青创空间落地。

当地时间4月1日,金华代表团考察了南非西开普大学中医孔子学院。该学院由西开普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

“经过30余年的潜心耕耘和努力发展,浙师大已逐步成为国内对非研究的学术重镇。”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张建珍说。

20世纪80年代,浙江师范大学就开始招收短期来华留学生,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8000余名非洲留学生。一批批非洲学子在金华学习汉语国际教育、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在提升知识水平的同时,为中非文化互鉴交流作出贡献。

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说,推动共建、共通、共享的中非知识体系建构,是增进中非了解与互信的重要途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先后设立非洲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非洲经济、非洲教育、非洲历史文化4个研究所,建成非洲研究和中非合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对非人文交流平台。研究者的足迹遍布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等30多个非洲国家。

2011年,非洲研究院创办中非智库论坛,成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非民间固定对话机制,至今已举办13届。目前,中非智库论坛已成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学术思想界和智库机构共同推进落实中非全面合作、提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独立知识产品与思想智慧的高端平台。

当地时间3月8日,在达累斯萨拉姆举行的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上,刘鸿武和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代表中非50个国家的学者联合发布中英法文版本的《构建中非智库合作网络倡议书》;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东非分院、中坦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智慧管理联合实验室揭牌;中非百名学者共同发布“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中非智库关于深化全球发展合作的共识》,获中国外交部点赞。

编织人文交流新纽带

今年2月,卢旺达爱国阵线总书记韦拉斯·加萨马格拉带领卢旺达爱国阵线干部考察团到金华考察访问。当地时间3月29日,金华代表团回访卢旺达爱国阵线,与加萨马格拉畅叙友谊、共商合作。“希望双方携手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深化卢中合作,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加萨马格拉表示。

人文交流与合作是新时代中非合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金华在促进中非文化交流互鉴、交融共存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搭建了一批中非人文交流平台,密切了中非人民的情感纽带。

推动中国文化走向非洲。

“金彩世界·云涌非洲”中非文化合作交流云上展览,先后亮相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和埃及开罗;10集纪录片《最金华》在非洲数十个国家陆续播出……近年来,一系列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活动,不仅带来中非迥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体验,也让金华传统文化和非洲艺术精彩碰撞,演绎一场场文化盛宴。

去年5月,“中国式现代化与非洲发展”研修班在金华举行。学员们走进婺州古城、市博物馆,感受金华文化的厚度。中非文化碰撞出火花,激荡着共鸣。毛里求斯国家电视台记者贾莱拉·哈森纳利在沉浸式场馆内,对着镜头现场当起金华的“代言人”,邀请非洲朋友来金华体验。

“和中国一样,非洲也有非洲梦,希望中国的发展经验能帮助非洲成为自力更生的非洲。”赤道几内亚梦想中心创始人奥斯卡·安德烈斯·恩查索·贝卡里在结业仪式上代表学员们发言,“这不是告别,是中非合作的延续,我们会带回美好的回忆和有可能实现的合作项目,留下最诚挚的内心。”

在坦桑尼亚期间,金华代表团走进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报业集团、四达时代坦桑尼亚分公司。在互动交流中,大家纷纷表示,要通过信息共享、宣传推介、互访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一带一路”金枢纽网络国际传播的影响力,把中国故事、中坦合作故事讲得更加生动精彩,持续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推动非洲文化汇聚浙江。

当地时间4月1日,金华代表团考察了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的友好剧院——南非开普敦大剧院。

南非开普敦大剧院是一座由歌剧院、小剧场、露天广场、花园和排练厅组成的融合历史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国际化大剧院。去年7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与南非开普敦大剧院签订建立友好剧院关系协议,浙婺表演了《吕布试马》和《泗州城》两个婺剧节目,南非开普敦大剧院埃尔维斯舞蹈艺术团带来“MANYANO——乌班图之魂”舞蹈,两国表演者尽情展示各自艺术的独特魅力,现场气氛热烈奔放、高潮迭起。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中国木雕,这次终于能近距离了解、学习,带来很多创作灵感。”去年10月20日,文化和旅游部对非培训基地“巧倕坊——2023中国和非洲木雕艺术家创作交流”项目在东阳启动,来自布隆迪、刚果(金)、吉布提和中非4国的7名木雕艺术家来华进行为期30天的木雕艺术创作交流。

“作为中非合作交流的热土,金华一直在文化、旅游、艺术等领域不断开展交流合作,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2023中国(浙江)中非经贸论坛暨中非文化合作交流月新闻发布会上,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世界旅游联盟副主席许澎说,随着中非文化合作交流的推进和不断深入,未来将有更多更丰富的具有浙江文化标识符号的文旅产品加入到中非文化交流、合作互鉴的大家庭中来。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此次非洲之行,架起一座情手相牵的友谊之桥,双方在“面对面”交流中展示出更热烈的合作愿景。我们期待,在今年的中非经贸和文化论坛系列活动上,更多非洲朋友相聚在美丽的浙中之心,共叙友谊、共襄合作、共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