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警务共同体为野生动物营造安全的“家”
记者 季俊磊 通讯员 冯丽敏
“今年湖面上又多了几种栖息鸟类。”望着义乌市植物园跃动着不少空中精灵,义乌华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跃明满心喜悦。朱跃明还是义乌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人。该中心是义乌生态警务共同体成员单位。
2023年以来,义乌生态警务共同体已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0余种、400余条(只),立案查处野生动物刑事案件21起,收缴野生动物及其制品3000余件(只)。
“110”携手“120”
构建野生动物救治“新联盟”
春和景明,义乌市植物园人头攒动。目光如炬的凤头鹰、怡然自得的草鸮、闲庭信步的狐狸……它们是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特殊住客,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目光。义乌市野生保护动物中心占地面积约40亩,现有野生动物1000余条(只),除专业承担野生动物救助工作外,该中心还通过市场化模式对游客开放,2023年客流量达46万人次,其盈利主要用于野生动物保护。
“目前,中心配备3名专业兽医,配置设备室、治疗室和观察室,还有自己的繁育研究中心,仅2023年就进行医疗救助68起。”朱跃明介绍。
“公安机关移送的野生动物主要是非法收缴以及群众报警救助,身体状况良好的直接放归大自然,如有受伤则移交给救护中心,待恢复后放归大自然。”义乌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民警方茂说,义乌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就像是野生动物保护的“120”,现在正是幼鸟离巢学飞的季节,受伤几率大,是中心救助的高峰期。
让“爱”持续
探索动物保护新模式
最近,义乌公安在义乌市植物园设立了义乌湿地公园生态警务室,依托义乌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实现生态环境修复、珍贵物种保护、治理成果展示、生态文明宣教、公益组织活动等功能,并与城投集团等多家企业签订警企联动共建协议书,明确共建单位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职责和任务。
“作为县级公安机关,我们正在探索一条‘公安主导、企业参与、群众支持’的生态警务体系建设模式。”义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国兴说,保护生态环境落到基层公安机关,就要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织就更大的野生动物保护网。
为加大野生动物保护的“曝光率”,义乌公安还牵头成立了由民警、园区工作人员、救助志愿者等组成的“生态义警”宣讲团,结合“爱鸟周”“世界地球日”“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时间节点,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民警孙佳丽是宣讲团成员,她说:“我们把课堂搬进受众和动物之间,能够最直接带大家感受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