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省政府批复
提升金义都市区“全省第四极”功能
本报消息(记者 倪晗)近日省政府批复,原则同意《金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我市将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
《规划》坚持底线思维,筑牢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空间基础。到2035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4.55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9.37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2555.0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2993倍以内。严格“三条控制线”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灾害风险重点防控等安全保障空间,严格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等管控,筑牢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规划》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联动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区发展,提升金义都市区“全省第四极”功能,共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严格保护金衢盆地等区域重要的粮食生产空间,实施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建设,完善浙中地区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塑造市域中部丘陵山区都市绿心,保育金华山、大盘山等生态屏障,加强生态功能联通。落实“金华的中心城市形态是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态”要求,加强市域统筹协调,强化金华市区、义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升浙中科创走廊、金义新区等平台能级,优化科技创新和重大制造业空间布局。
《规划》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强化综合交通和物流枢纽链接能力,做好机场、铁路、公路、水路等区域交通设施的空间管控和预留,推进都市区轨道建设。高标准建设能源设施网、水利设施网、市政设施网、新型基础设施网,优化设施网络协调布局。加强综合防灾减灾安全保障,提升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抵御能力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优化国防动员设施布局,加强重大危险品生产储运空间管控,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高国土空间安全韧性。
《规划》提升城乡空间品质,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撑。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加快都市区中心城市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注重子城、罗城保护,推动上山文化遗址群、白沙溪三十六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和传统陂塘保护利用,共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大金华山文化区,优化国土空间设计,营造“两山一川”“山城互望”“台地营城”空间景观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