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提速“堵”在哪?
记者 吴彰义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我市加梯工作推进得怎么样?加梯过程中遭遇到什么难题,如何解决难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政策利好 促加装电梯“提速”
4月22日,婺城区城北街道北苑社区金殿苑4幢2单元加梯工程启动。“我们这个单元老人很多,70岁以上的有12个,80岁以上的有六七个。”加梯联络人、住在3楼的老党员吴汝富说,老年居民上下楼很不方便,加装电梯是他们的心愿。
2019年,该单元的住户就想装电梯,但因资金问题计划搁置。吴汝富介绍,去年新政策一出台,市区加梯政府补助标准从原先的15万元/台提升至25万元/台,单元加梯计划又提上议程。“很快就能告别爬楼梯,大家都很开心。”
走进婺城区城北街道郑岗山社区万胜综合楼小区,4台电梯给居民带来不少便利。85岁的刘改环说,自从有了电梯,过去腿脚不便、十天半个月出不了一次门的老人,现在常下楼锻炼;家中有小孩的住户可以推着婴儿车坐电梯上下楼了;有的住户原本计划换个带电梯的住房,现在也不必折腾了……
婺江新村小区北区2幢3单元的住户已经使用电梯近4个月。“买袋米自己就能拎上楼,以前想都不敢想。”6楼住户金阿姨说,安装这台电梯,单元3楼至6楼住户按照1∶2∶3∶4的比例承担建设费用,她家约出资5万元,“这钱花得值!”
“自他们单元安装电梯后,社区更多人关注此事。”4月23日,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婺江新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傅鹃告诉记者,加梯新政策给群众带来实惠,申请流程的简化也降低了加梯门槛,越来越多住户向社区、小区业委会表达了加梯意愿,目前辖区第二台加梯正在施工中。
望梯兴叹 “困”在协调住户利益
老房子装上新电梯虽然是件好事,但很多小区加装电梯并没有那么顺利,业主意见不统一是难啃的“硬骨头”。
“资金不是影响加梯的重要因素,政府补贴高,还能申请提取公积金或者贷款。”市民蔡先生所在的单元最近正在安装电梯,住在顶楼的他坦言,加梯难在如何统一意见。尽管按照新政策,只要面积和户数均占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面积和户数均占四分之三以上业主同意就行,但若不能争取到全部居民同意,有人阻挠的话,电梯公司无法动工。为此小区业委会与金华开发区西关街道寺后皇社区多次协调,耽搁了好几个月才最终统一意见,启动加梯工程。
“其中一户我们做了两个月工作。”寺后皇社区网格员曹娜说,住户对增设电梯的态度,大体上是高层住户愿望迫切;中层住户需求不强,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而低层住户因顾虑噪音、采光、日照、通风等影响,基本持否定态度。
记者采访发现,低层住户担心加装电梯后对房价有影响。“如何考量其中的利益,协调邻里关系,需要楼上楼下相互体谅。”傅鹃说,婺江新村社区推进加梯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在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一些小区加装电梯还面临着空间难题。市区城中花园4号楼有业主想加梯,但楼前空间有限,安装电梯需要打破围墙,占据隔壁小区用地。
此外,有社区工作人员坦言,作为长期运行的设备,电梯不是建好就完事了,后期运维管理也要跟上,安全也要保证好。
“绣花”功夫 全力破解“上楼难”
不同小区不同单元情况各不相同,加装电梯不仅是投入问题,更是体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绣花”功夫。
婺城区城东街道青春路社区工商公寓有4幢房子9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都实现加梯。“老业委会主任盛书记这位老党员发挥了重要作用。”青春路社区党委书记郭玮说,由社区网格员、老党员、热心居民、专家组成“智囊团”,组织居民议事,打好感情牌。居民意见不一时,他们挨家挨户做工作;遇着担心采光通风受影响的居民,他们从专业和实际角度耐心解释……一番奔波、解释沟通下来,最终达成统一意见。
“我们在调解中发现,强烈反对的低层住户往往因为其他住户忽视了对方的知情权,觉得不公平因此产生对立情绪。”郭玮说,住户间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充分协商,既把握政策的底线,又兼顾各方利益,共同把好事办好。
金殿苑4幢2单元加梯能成是因为楼上楼下相互支持、体谅,一楼住户换位思考,体谅老人上楼不易,高层住户为此愿意承担更多费用,拉长连廊,加装隔音、通风装置,减少对低层住户的影响。北苑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推动加装电梯“提速”应与社区综合治理相结合,采用更有弹性、更柔性化的处理方式,力争让所有业主都有获得感,“比如高楼层的住户愿意拿出更多的诚意或者补偿给低层住户,或许能够弥补给低层住户带来的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