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漫路》:
因为热爱 永不言弃
章竹林
去年,学生戴东明出版了个人曲艺作品《群文漫路》,近日上手阅读:嚯,有分量,大开本,330多页。
首先感受到“轻”,轻便、轻快、轻松。《群文漫路》这本书,基本上全是曲艺,曲艺本身是文艺队伍里的轻骑兵。书中有节奏轻快的顺口溜,还有快板剧、数来宝、三句半、相声、三字经、四字经等,均是制造轻松气氛的文艺作品,看了会让你一身轻松。相声《阿郎金华》,让大家在笑声中熟悉金华的名人名产名胜古迹;方言快板《阿大汤溪》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带你感受传统集镇的时代变迁;而《三十年三十事》《豪情满怀唱金西》等涉及重大题材的,作者却也能来个“举重若轻”,能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将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内容宣传到位。
二是“亲”,是亲切、亲情、亲身、亲历、亲手。像金华道情《古婺金华桥连桥》,台词长短句挺多的,顺口顺溜,听来顺耳顺心。金华市区的桥,多且被人熟知。比如通济桥,有的金华人一天过往好几趟。再如双龙大桥,确实是当年市民为之出钱出力过的,特别有亲切感。像音舞快板《五水共治金华美》,大家也是亲身参与过的内容。
三是“庆”,是喜庆、欢庆、节庆。曲艺是“制造”“增添”喜庆气氛的。而今,各地的节庆越来越多,甘蔗节、桂花节、茶花节、西瓜节……加上原有的国庆节、劳动节、妇女节、儿童节等,这些节庆活动都需要也很欢迎有曲艺节目来助兴,戴东明的《群文漫路》一书中,能为地方节庆活动提供许多浓厚喜庆氛围的案例。
四是“钦”,是我对他的钦佩。一是钦佩他能坚持“曲”中求“艺”,不忘“曲艺”。我初小毕业,他职高文化,比我“高一张纸”而已,可实际上他的文字功底、文字书写能力却比我高多了。我看过他写的几个后记,那遣词造句没说的,读来感人,很舒服;二是钦佩他“曲”中求“真”的为人处事。他很能关心人,乐助人。
年前他来送书探望我时,我问:“东明,你工龄有35年多了,据说调整了13个工作岗位,可你咋就没有忘记曲艺创作呢?居然还整理出书了?300多页,7个版块,17个门类,70多个(篇)曲目,洋洋洒洒20万字。这是多大的工程啊!完成这么大的工程,不容易啊。难道有神仙助你?”他笑了:“神仙没有,好地方倒有一个。”“在哪儿?”“在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还有看不到的地方?”“有啊,从小在那里珍藏着一样东西,叫做‘爱’,有了热爱,工作调动再多也不怕,岗位调整再频繁,也永不言弃。”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心头豁然开朗。“哦,我晓得了!”说着,我俩都指着那个部位,开心地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