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驿站“微服务” 社会治理“大能量”
——金华开发区优秀网格星驿站展播(二)
记者 吴璇 文/摄
它们很“小”,面积通常只有几平方米;它们很“大”,在基层联系着千家万户,体现着民生温度——它们就是网格驿站。
网格驿站扮演多重角色:民情收集站、邻里说事处、矛盾调解室……网格驿站里的网格员就是宣传员、信息员、联络员、调解员、管理员、服务员。
在推进高效能治理过程中,一个个网格驿站,担负起重要角色。
去年以来,金华开发区通过建设网格星驿站,实行网格巡查、主动问需、上下联动、协同办理的“马上就办”机制,各职能部门、专职网格员、微网格长、志愿者等下沉网格,进一步将基层网格“一网统管”的治理和驿站建设“一站统办”的服务落到实处,让群众少跑腿。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江南街道南苑社区,三江街道何宅社区、阳光社区,探访网格星驿站如何成为贯通网格服务的连心桥。
南苑社区 服务零距离 共建“幸福里”
“这是我们刚拍的视频,你们看看,现场太臭了……”不久前,几位热心的老人走进位于南苑西16栋西侧的南苑红社网格星驿站,反映社区第二网格的地下室被污水满溢了。
考虑到污水对居民生活带来的恶劣影响,值班网格员立即找疏通师傅查看情况,找到问题原因——化粪池满溢,并及时排污清洗,对该单元楼地下室进行消杀,及时在群里反馈。
去年以来,南苑社区聚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向下延伸、网格单元治理深化细化的目标,建设“多站合一”的网格星驿站,打通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米”。
网格驿站建起来。想要让网格驿站发挥服务居民的最大作用,社区党委把网格星驿站设在居民密集区域的中心点——第七与第六网格交会处,毗邻南苑第二、第四网格。“从2021年6月以来,我们的驿站经历多次更迭升级。在建设过程中,小区居民热情高涨,纷纷建言献策。有的建议增设一个志愿者服务接待处,自己主动报名担任志愿者,进行居民自管自治;有的要求在驿站内放置一些书籍和报纸,方便周边居民借阅。”该社区专职网格员蒋佩琳告诉记者,目前,网格星驿站已成为所辖网格的党群之家、便民服务站、问题收集站、民生议事站。
在该社区党委书记李琦看来,网格星驿站是基层网格服务的阵地前沿,更是微网格长、网格哨兵、社工、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哨位”。“驿站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通过阵地共享、组织联建、品牌联育、服务联抓等载体,不断提升阵地服务群众的功能,实现党员在驿站内锤炼、群众在驿站内联系、意见在驿站内收集、情况在驿站内掌握、问题在驿站内解决,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机制保障用起来。驿站要运行,离不开机制的保障。记者注意到,在网格星驿站,来自附近居民的意见建议,网格员都会将信息一项一项收集、一条一条记录,汇聚于此。“我们会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将收集到的居民诉求在驿站方桌讨论会上分类汇总,并按轻重缓急进行处理。”蒋佩琳说。
在南苑社区,网格星驿站不仅是为民服务的平台,也是在职党员等红色力量的汇聚地。以驿站地处的第七网格党支部为例,拥有党员34名,朱伟民、舒扬、方志明等年轻党员率先报名,成为兼职网格员与微网格长;曹作标、胡忠、宋兆深等老党员也坚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文明城市攻坚行动;34个楼道的楼道长党员占比达40%……党建统领的“红色”与网格管理的“蓝色”有机结合,对应社区治理微网格,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延伸党组织触角,将红色种子播撒在网格中,实现红色网格全覆盖,红色种子在此生根发芽、蓬勃不息。
驿站服务活起来。驿站建起来,就要发挥作用。南苑社区以网格员为牵引,调动各方积极性,整合人才资源进驻网格星驿站,打造多支群众身边的网格志愿服务队伍。例如“幸福里”宣讲团,宣讲员们常在驿站边的小花园宣讲时代之音;“和大姐”反诈志愿联盟服务队,每周三会在驿站集合,举办家门口的反诈小课堂,提升大家的反诈意识……
除了网格员调解日常纠纷外,南苑红社网格星驿站还将社区里小有名气的周四“郑帅律师工作室”、周五“良军法官工作室”搬到驿站里。如有处理不了的矛盾,专业律师、法官会下沉网格现场开展“面对面”“你问我答”法律咨询服务,让群众近距离接触专业矛调服务。
何宅社区 商城专属网格 汇聚治理一张网
这几日,三江街道何宅社区专属网格网格员康帅与街道应急消防站工作人员、执法中队队员,忙着在金华商城开展电动自行车停放专项整治行动。“每次看到他们的身影,都会觉得很安心,有什么问题也能帮我们及时解决。”在金华商城经营服装生意的陈先生说。
金华商城创办于1994年,是全省首批区域性重点市场、省百强市场。市场占地面积230亩,经营面积约20万平方米,辖区内拥有17个专业交易区,经营户1200余户,从业人员3000余人,已发展成市区综合日用品消费品市场龙头。
金华商城内经营户众多,如何激发商城新活力,助推市场新发展?何宅社区给出一条新路径:建立专属网格,建设红色网格驿站,实现管理、服务、应急一站齐全。
记者走进金华商城专属网格治理中心,发现网格驿站服务大厅里设有网格员、三江派出所、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多个工位,可为商户提供专业服务。宽敞明亮的会客厅内,不仅可以举行网格治理团队会议,而且联网商城监控,实时关注商圈情况,实现智能管理。
为更好地提高专属网格服务水平,该社区党委积极建设“1+Z+N”红色互联服务网络,“1”即高标准建设网格服务驿站,设立服务值班岗、会客厅,提供法律公益援助、纠纷调解、政策指导、技能培训、就业招工等服务项目。“Z”即在各个片区建设红色服务站点,提供免费饮水、手机充电、物品寄存、急救药物、爱心雨伞等。“N”即每个党员经营户,设立红色先锋经营商店,对党员经营户进行授牌,提供反诈骗宣传、困难救助、义卖捐赠等公益服务。
“我想退货退款,但老板不同意,你们能帮忙解决吗?”上周,市民叶阿姨来到专属网格治理中心,寻求网格员的帮助。原来,叶阿姨在商城一服装店购买了一件风衣外套,拿回家后却发现风衣存在破损,要求退货退款。了解情况后,专属网格长第一时间前往商家了解情况,并进行调解。20分钟后,叶阿姨与商家达成一致意见,由商家退还全部费用。
“依托专属网格治理中心,社区组团式靠前服务,实现纾困、解难、赋能‘一揽到底’。”何宅社区党委书记麻丽娟说,去年以来,该社区联合公安、消防、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等力量下沉网格,协同网格治理团队开展信息采集、政策帮扶、网情会商、经营指导等服务内容。同时,该社区通过网格排摸、商户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深挖商户需求和企业资源,建立网格问题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为商户提供“菜单式”服务。
依托专属网格治理中心,该社区还积极组建志愿队伍,参与专属网格治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网格治理形成良好互动。例如,金律良言志愿者队伍定期在金华商城开展普法宣传;商户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消防安全检查等活动。
阳光社区 以驿站汇聚民心 用服务缔造美好
沿着双鹊路往里走,在阳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大厅旁,有一个“阳光里”网格星驿站。虽然外面下着雨,但丝毫不影响驿站里网格员、志愿者开展活动。
在该社区党委书记朱莹看来,作为群众家门口的服务点,网格星驿站在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答好真情服务民生“后半篇”文章,阳光社区从事关民生幸福的小切口入手,结合居民群众对生活品质、居住氛围、服务质量标准不断提高的实际,定下一个小目标:服务群众从“有地方说事”到说事“方便且舒心”转变;引导群众从对面相见不相识,到网格驿站“无事常联系+有空来坐坐”;服务场所从网格网点“一间房子一张桌子”,到“特色主题+齐全功能”转变。
阳光社区是个开放式集镇化老旧社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停车无泊位,物业无配置,邻里之间的矛盾聚焦楼上楼下漏水、树枝伸进家里、停车基本靠抢等问题。如何发挥网格探头作用,及时回应居民关切、化解邻里纠纷?如何拉近与居民间的距离,增进彼此间了解,共同点亮小区治理之光?
去年,阳光社区集思广益、整合资源,将志愿者服务站空余出来的用房,打造成“阳光里”网格星驿站,实现“居民说事一站点,社区解题一条龙”。
在网格星驿站里,墙上挂着网格一张图、网格工作制度、细化网格工作流程等内容。“社区安排网格员、社工、志愿者轮流坐班值守,实现各类代办服务、职能部门服务进驻、专兼职网格员和微网格长协商议事驻点、志愿者‘积分超市’兑换,营造集民生服务、矛盾调处、睦邻互助、志愿公益、积分兑换、同心共富等功能于一体的网格新场景、社区新空间。”朱莹说。
驿站家家有,如何做出阳光社区专属?去年以来,该社区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新路径,引入向日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驻社区,将社会组织触角下沉到网格,联动“五社”力量,创新“12345”社区治理工作模式。“我们反复打磨‘向阳花开’社区治理品牌,通过项目化运作,培育和扶持社区自组织,发挥居民和社会力量协同作用参与社区治理,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推进社区微治理服务,打造我市第一家网格孵化驿站。”朱莹说。
结合阳光社区是一个老龄社区的特点,“暖芯伴”成为网格驿站孵化的第一个项目。该社区通过项目化运作,向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募集,成立阳光公益互助基金,把爱心善款用在刀刃上,帮助困难群众、老党员。同时,以公益积分兑换来反馈爱心人士的爱心行为,让驿站成为流动的公益枢纽。目前,该项目已开展网格活动20余场,服务约400人次。
为破解社区无物业、无业委会的困局,网格星驿站孵化、培育“向阳花开”暖阳自治服务团队。团队成员既有退休村干部、社区党员,又有业委会主任、在职律师、微网格长,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网格中去,发挥沟通优势和专业所长化解矛盾,又调动起左邻右舍的积极性,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成为社区的好帮手、好顾问。截至目前,该团队已受理居民诉求48宗,调解矛盾纠纷18起,成功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