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士来金 共探“浙产名药”品牌建设
记者 陈月丹
院士来金华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一次,同时来了5位。
5月10—12日,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武义县人民政府、浙江省中医药大健康联合体协办的第四届中国“浙产名药”暨食药两用产业共创发展大会在当地举行。5位重量级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陈坚、谢明勇、喻景权、陈士林与会。5位院士研究领域不同,此次聚焦大健康产业,探讨我市“浙产名药”品牌建设以及食药两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理念、新路径。
因工作原因,陈坚抵达时间较晚,所以采访时记者只见到其中4位。朱蓓薇是大连工业大学教授、中国食品科技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见到她时,她正在武义县白姆乡寿仙谷有机国药养生园品尝石斛和灵芝口味的冰激凌。“口味很好,就是好吃的太多,有点吃不过来。”她笑着点评,“把主产业和相关上下游产业都联动起来了,很好”。长期致力于水产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她认为,可以将传统中药材和海洋生物相结合,改善中药材食品的风味,让更多人乐于接受,助推产业发展。
陈士林是成都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主要从事中药研究,创立“本草基因组学”学科,为中药材量身定做“基因身份证”。近些年来,他和武义寿仙谷开展合作,主要集中在灵芝的新品种选育和灵芝石斛的生物学研究方面。他认为,把功效、疗效、遗传背景、化学背景等基础研究都做扎实,才能让古老的中药产品既守正又创新。因为专业关系,除了武义之外,他也经常到磐安等县市,在金华有很多学生和其他科研协作。“交通很方便,这次从江西乘高铁过来两个小时就到了。”随和的他说,金华给他的印象除了火腿之类的土特产,最多的就是药用植物。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也提到金华火腿。“做食品的,对金华火腿肯定很关注,这是个知名度很高的传统食品。”致力于食源性多糖与果蔬发酵研究、带领团队把益生菌发酵技术引入果蔬现代加工领域的他建议,金华火腿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和现代技术相结合,如融入一些专用益生菌发酵,使其在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风味更好,“我觉得未来还是会很有市场”。
谢明勇告诉记者,目前他跟寿仙谷合作,正在研究灵芝壁的功能性开发。“除了孢子粉,灵芝壁营养成分也很高,可以想办法提取、制备,再做一些相对应产品的开发,实现灵芝的全价高质化利用。”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金华籍院士喻景权,回到家乡更让人感觉亲如家人,他一路走一路和身边人拉家常:“早上先到义乌,去了中学(母校义亭中学),见了我妈……”这次到武义参会,他还见缝插针地和妻子自驾去了金华山。“到金华发现时间还早,就临时起意去了双龙洞。”他说,每次回到金华,只要有时间都会随意到周边走走,看看家乡的变化。
主要从事农业设施研究的喻景权一直很关注家乡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近年来,他也经常会给金华一些企业在种植大棚、生态环境因子调控方面提出指导和建议,希望推动家乡中药材产业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