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泼泼的劳动教育落地生花
记者 黄娇丽 通讯员 吕璟璟 吕丹阳 张平仙 张华 沈立平
收纳清洁、农耕体验、志愿服务……今年的劳动节,东阳不少学子以劳动向节日致敬。从校园到田园,从家庭到社区,孩子们的身影处处可见。2022年,劳动课正式成为我国中小学的独立课程。新课标实施以来,东阳市坚持“融合育人”,聚合“学校+基地+家庭”多方力量,丰富课程体系,扩大劳动教育半径,让劳动教育日趋常态化、生活化。日前,记者走访了多所学校,一系列鲜活的案例和实践经验正徐徐展开。
小学 “劳动+”课程“有声有色”
中小学劳动教育要依托校本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记者在东阳多所学校走访时了解到,各校的劳动课已经开足开齐。在保障劳动课每周不低于1课时下,不少学校衍生出了特色劳动实践课程。草莓节、枇杷节、农耕节……瓜果蔬菜中的实践课程鲜活有趣。此外,传统手工艺制作、厨艺风采展示等更多形式的劳动教育,正在慢慢融入课堂。劳动教育被赋予更多内涵。
亮点做法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
面向未来的智慧劳动
买种子—种植—培育—研究—收获—艺术创作—义卖—爱心捐助……这样一个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的劳动教育链条,来自东阳市外国语小学的科创劳动体系。该校围绕生活劳动、智创劳动和公益劳动三大板块,将劳动教育充分纳入课程,让生活中处处有劳动,劳动中处处显智慧。
生活劳动课是该校劳动教育的基本课程。该校充分利用寄宿制学校的资源,在《全息德育》活动手册中编入洗袜子、系鞋带、叠被子、整理抽屉等生活自理劳动内容,使在校学生系统掌握自理能力。技能的学习在课堂上,技能的实践则充分运用在了寝室、教室、家庭中。
劳动需策划,动手更动脑。外小致力于设计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性的劳动课程。近年来,该校在原有的开心农场之外,进一步打造了“智慧生态园基地”,升级了更为完整、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向日葵苗买多了、蔬菜因为天气原因歉收了、销售遇到瓶颈了……过程中,各种意料外的问题频频出现。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更好地创造收获,让学生不断地思考和行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此外,“百个岘峰书吧,温暖山区小娃”是外小学子的共同心愿。通过义卖活动,学生们用劳动获得收入、捐建书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公益心。
亮点做法
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草莓盛宴下的劳动实践
一颗草莓能被“玩”出多少种花样?日前,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兴平校区举办草莓节。一群群学生如出笼的鸟儿,穿梭在一畦畦草莓田间,收获果实,享受盛宴。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草莓节的酝酿就已开始。学期初,该校组织学生参加了草莓课堂。在党员妈妈的带领下,孩子们从理论上进一步了解草莓。草莓园里,孩子们运用所学,成功种下了一批草莓苗。
施肥、除草、观察、记录……草莓生长期间,学生们全程参与,大家把对草莓的认知和对草莓丰收的期盼,通过绘画、黏土等形式呈现出来。4月底,草莓成熟。在老师、厨工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采摘的草莓被制作成了水果串、草莓果酱、草莓牛乳。草莓市集上,草莓周边零食和手工热销。“小摊主”收获,“小顾客”品鉴,劳动的滋味有点甜。
一场草莓盛宴的背后,是该校以草莓园劳动实践基地为载体,以学、种、收、赏、品为主线开展的劳动任务群实践教育。除了草莓实践活动,第二实验小学还有做盆栽、做手工等日常劳动课,围绕幸福农场开展的四季种植活动,美食节、幸福小厨神系列活动等。老师们想方设法把劳动教育融入课堂,让学生体会从田野到餐桌的满足,感受从书本到生活的快乐,将“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在学生的心田种下。
巍山镇中: “一坊一园一展台”显特色
中学 劳动基地建设“渐入佳境”
小学的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初中学生更要掌握劳动知识和技能,初步养成吃苦耐劳精神。初中生在校时间长,如何利用好校园空间,因地制宜打造劳动实践基地,拓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东阳各校积极行动。目前,东阳各校基本都开辟了专门区域,开展种植、养殖等劳动实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劳动主题,丰富劳动形式。
亮点做法
横店四中:
“种植大户”的创意风暴
横店四中,这所位于影视小镇的校园,因其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有着“最具民国风”美誉。其实它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种植大户”。
据了解,该校于2021年投入使用。第二年,学校的种植基地“家和园”就正式上线。该校将近郊学校占地广阔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全校36个班,班班都有种植区。学校还专门开辟了教师种植区。在劳动一事上,教师们以身示范,以行导行。
依托种植基地,学生们不仅日常有劳动、四季有收获,还时不时在校园掀起阵阵头脑风暴。“推荐一道菜”正是这样一场活动。学生们根据基地现有食材,自己研究菜谱。在家试做成功并通过食堂工作人员鉴定认证后,即可将这道菜纳入本校食堂菜谱。活动开展以来引得大家热情参与。除此之外,该校还会定期举办美食制作活动,开展劳动竞赛,设立劳动志愿服务岗等,营造浓厚的劳动氛围。
横店四中是全寄宿制学校,70%的学生为随迁子女,学生们随父母来自五湖四海。依托种植基地的优势,学校还计划带领学生在节假日开展“家乡小吃”美食节。学生可以用自己劳动收获的瓜果蔬菜,制作成家乡的特色美食,共享劳动果实。此外,结合初中学科,种植基地还是一个天然的研究基地……
“基地带来的创意还有很多,我们将带领学生探索更多劳动的‘新玩法’。”该校负责人表示。
亮点做法
“快看,这个布艺娃娃真好看!”“这个布艺盆景也很不错。”5月10日下午,在东阳市巍山镇中校史馆门口的布艺作品展示台边,一群七年级学生围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展台上的布艺作品。而这些作品是该校学生精心制作的成果。在上学期举办的东阳市劳动教育现场展示活动中,由该校美术老师卢杭韬、杜小秋指导并布置的学生布艺作品展台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巍山镇中充分利用校园资源打造“一坊一园一展台”的劳动教育平台。“一坊”指的是木作楼坊,包括木工实训基地、非遗文化展厅等场馆。东阳是工艺美术之乡,木雕是家乡的特色产业,巍山镇中充分利用新教学楼建成后的闲置综合楼,打造木工楼,开设木作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入感悟和传承工匠精神。今年元宵节,始于明朝嘉靖年间、流传四百多年的巍山板壁龙身“重现江湖”、大放异彩,学校被确定为巍山板壁龙身的传承基地,主办方将定期到学校普及和指导。“一园”是指学校的劳动基地“百花苑”,学校通过组织学生种花、爱花、赏花、制作花卉伴手礼,开设校本花卉课程,让同学们在“做中乐、乐中学”。“一展台”指的是设置在校史馆门口的布艺作品展示台,定期展示学生新的布艺优秀作品。
“一坊一园一展台”三大学习空间,拓宽了学生劳动教育空间。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积极组织同学们到纯心艺术馆、继美堂、九运古建等校外活动基地参观。课程教学、校内活动、校外参观、实训操作多方位开展劳动实践,学校“双减”工作在劳动教育中实打实落地。
佐村中小学: “兰苑”内外的劳动故事
亮点做法
佐村镇地处山区,盛产兰花,当地村民家家户户也都有种植兰花的习惯。2022年,佐村中小学大队部向全校师生发起一则“兰花幽幽飘清香 校园处处有绿色”的种植兰花倡议。“兰苑”劳动基地应运而生。
该校将校内300平方米的空地打造成了兰花基地。依托兰花基地,学校以兰为切入口,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实践活动。校长、老师定期带队开展兰花种植课、兰苑里的作文课等课程,同时还把兰花之气节与“德智科美劳心”以及学科课程进行融合,每年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推动兰文化系列主题活动。
“兰苑”之外,佐村中小学的劳动实践基地也不少。兰苑旁,有一个600多平方米的蔬菜种植基地。春天已种下了玉米、豆角等农作物。去年,该校利用周边村庄资源,拓展了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校外“欢乐农场”劳动基地。在这里,把场地分给1—9年级12个班级,学校整体规划,依据需要及家长的配合,由各班自行选择种植农作物、药材等,并负责施肥、浇水、呵护。农场一年四季都不闲着……这不,最新一茬小麦临近收获期,孩子们将在“欢乐农场”收获今年的第一份果实。
白云中心小学: 两块抹布间的生活智慧
劳动教育生活化 “循序渐进”
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学会技能,更要引领他们懂得生活。让学生在“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全时空中感知劳动教育,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成效。在东阳,许多学校通过家校共育的探索,让劳动教育从校内走向校外,从课本来到生活,渗透在方方面面。
亮点做法
开学初,东阳市白云中心小学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成果展示仪式。一块蓝色抹布,清洁课桌;一块棕色抹布,清理地面。“浸”“搓”“漂”“拧”“晾”,学生们用好五字诀窍,个个干得有模有样。
在白云中心小学有一个传统,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棕一蓝两块抹布。蓝色抹布用于擦拭课桌椅,管好个人卫生;棕色抹布用于清洁地面,服务公共空间。开学典礼上,一年级新生从老师手里接过两块抹布。随后,在“大手拉小手”助力下,一年级小朋友的劳动技能快速提升。
“两块抹布”是劳动习惯培养的浓缩点,也是起始点。该校将劳动教育活动统一在以学生学习生活为中心的真实情境中。由两块抹布延伸出来的劳动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校期间,学生们通过不同的社团组织,组成了桌椅维修队、绿植养护队、志愿服务队等。学校发布固定服务岗,学生经过培训竞岗上任。平时,学生还可以通过食堂轮值劳动获得劳动币并兑换奖品。
两块抹布让劳动教育从身边开始、从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目标出发,让白云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独立自理,学会生活,懂得感恩。“家里擦桌子、擦柜子包括拖地这些家务,孩子们干得比我细致多了,而且经常抢着干。”一名学生的妈妈自豪地说。
湖田小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亮点做法
东阳市江北湖田小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主要分为整理收纳、手工制作、烹饪技能三大类,形式丰富多样,与生活息息相关,多方位、有层次地提升劳动素养。
一直以来,湖田小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劳动综合素养,将劳动教育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该校坚持因校制宜,开展符合自身实际和家校联动模式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使其成为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的时代新人。
学校通过劳动实践周、劳动研学、假期项目化作业等活动与家庭劳动教育进行有机联系和有序整合,分年级段开展相关的活动。如二年级的劳动实践活动主题为“我是小当家”:叠被整理、拖地擦窗、洗衣刷鞋……三年级的“我的教室我做主”;六年级的“尝尝我的拿手菜”等劳动主题活动。
从“从不劳动”,到坚持每天劳动,到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从被动做,到主动承担,到乐在其中;从手忙脚乱,到轻车熟路,到成为生活技能;从安然享受家人的照顾,到学习依靠自己的力量,到为家人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湖田小学,家务不再只是父母的事,而是变成孩子们心中理应做的分内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何悦乔认为,“校内外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劳动教育应该从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会。”去年,该校被评为金华市劳动实践教育示范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