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民生

金华市技师学院:深耕技能人才沃土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全市首位特级技师、最年轻特级技师均出自这所学校

董伟俊

姚海涛

方玲珊 戴斌

4月底,婺城区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职工创新成果展示交流活动,本次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荣誉表彰的共有5人,金华市技师学院毕业生占据两席。作为浙江省劳动模范,该校1996届电工班毕业生姚海涛、2003届“3+2”高钳班毕业生张小彬身披绶带,迎来这一荣耀时刻。

技能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2024年,我省召开“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金华市技师学院被誉为“高技能人才孵化器”,办学底蕴深厚,成果丰硕,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养劳动者和高素质技师人才。2022年我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新八级”制度试点以来金华入选的4位“特级技师”中,有2位是该校毕业生。毕业于该校的姚海涛是我市首位特级技师,目前担任浙江今飞机械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董伟俊,该校2011届电气工程专业技师班毕业生,电工特级技师,现任浙江今飞机械有限公司电控研发室主任,是目前我市最年轻的特级技师。他们用自己的真实经历,生动诠释了什么叫作“技能改变命运”。

姚海涛:以热爱和执着实现逆袭

提起姚海涛,认识他的人会说,他是特级技师,技术特别牛,拿奖拿到手软!熟悉他的人会说,别看他话不多,专业特厉害,还带出了不少高徒!

姚海涛是金华市技师学院1996届电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入职浙江今飞机械有限公司。凭借在校期间扎实的专业基础,他边干边学,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和大胆创新从一名普通的电工完成了人生蜕变,37岁时被评为高级技师;2022年,姚海涛被浙江省人社厅评为特级技师。他是浙江省开展“新八级”制度试点以来评选出的首批特级技师之一,也是我市获评的首位特级技师。姚海涛目前担任浙江今飞机械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他是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华市职业技术带头人、金华市首席技师、金华市八婺大金匠,今年更被评选为“浙江省劳动模范”。

他爱岗敬业,求知若渴,潜心钻研技术,突破行业瓶颈,带领团队研发的在线打码的识别率在99.9%以上,曾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浙江省首台套4项、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24项。技术成果转化业绩突出,如《面向汽车铝合金轮毂制造的高效柔性机械加工自动化生产线的研发》项目,针对年产300万件的企业,可节约投资1.14亿元,减少用工78人……

强将手下无弱兵。姚海涛及其领衔的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学习基地,为技能人才传道授业解惑,先后培养了浙江工匠、八婺杰出金匠、浙江青年工匠、高级技师等30余名。

匠心筑梦,是择一业终一生、专一行精一技的坚定意志,是以精工求精致、以筑梦筑幸福的不渝决心。去年,姚海涛回到金华市技师学院,为学弟学妹们开展《技能强国,有你有我》的主题演讲,对于技师,姚海涛无疑是热爱的,也唯有热爱和执着,才能支撑他不断钻研,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

董伟俊:把满分10分的活干到12分

董伟俊是金华市技师学院2011届电气工程专业技师班的毕业生,自毕业进入今飞,在一线一干就是13年。他踏实肯干,勤勉尽职,曾多次获得公司“优秀员工”“明星员工”“工艺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刚进入企业的时候,有两个同学认为工资低,太辛苦,坚持不了,离职了。我是觉得有东西学,还是本专业,就抱着先试试看的态度。”就是带着这份坚持和韧劲,董伟俊深耕一线13年,如今成为金华市最年轻的特级技师。他与姚海涛既是校友,又是师徒,同经学校搭建的校企合作桥梁进入今飞,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绽放了高技能人才的耀眼光彩,更展现了金技毕业生的优秀风采。

“感谢求学生涯对我淘金般的淬炼,正是在这里,接受了博大精深的电气知识,收获了深厚的学术素养和美好的友谊。母校为我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受益良多,从这里走出去,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奋发努力,铭记着母校的栽培,也坚定了未来在电气道路上的方向。”“五一”前,董伟俊回到母校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求学和职业历程,言语之中,董伟俊对母校充满着感恩之情。

技能带来的精彩与不凡,在生产一线、工厂车间绽放。凭借着过硬的专业技术,认真严谨的“沉浸式”工作态度与越挫越勇的精神面貌,董伟俊在这条路上大放异彩,大家对他的评价是:能把满分10分的活干到12分的人,值得信任。

内涵发展 高质量锻造大国工匠

学校”这两个根本性问题,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专业设置、培养培训并举、校企协作育人等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技能人才,逐步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被誉为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刘云斌介绍,作为金华市本级唯一一所技师学院,学校向我市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等重点产业精准、质优地输送了一批批“技能强、作风硬、能吃苦”的优秀毕业生。助推产业升级,学校依托专家人才资源,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助力研发创新和数字化改革,真正实现“产业链”“教育链”的双向驱动与深度融合。

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职业素养为核心,着力塑造教师“思想、人文、知识、能力、创新”五大核心品质,搭建“新教师—工学一体化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名师”五阶成长之路;根据产业设置专业,以办好专业引领产业,确定“集群发展专业、做强优势专业、做精传统专业、做特新兴专业”的专业发展理念和“接地气、连天线、练内功”的专业建设思路。学校有6年制技师班、5年制高级工班等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机电工程、智能制造、经贸服务、信息艺术、汽车交通五大专业群逐步成熟;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并举,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积极承担各类社会培训,开展为企业输送人才、开展咨询、技术攻关等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竞赛机制健全,成绩位居前列。其中柳一、朱江两同学获“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学生组决赛机床装调维修工项目金奖,4项目11人次入选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集训队,首次冲出国门斩获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国际总决赛银牌1项,居本地区同类学校前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批批优秀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是金华市技师学院多年来扎根婺城,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求实创新、砥砺奋进的成果。近年来,学校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和“怎么样办好

提前抢订 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在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超千万人的背景下,却有一道别样的风景,金华市技师学院不少毕业生们被企业提前一年“抢订”,不少毕业生手握多个offer,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成为很多同学的“幸福烦恼”。

今年4月,学校举行了8场新型学徒制订单冠名企业进校园宣讲会,累计有34家企业参与,各大企业也争相来学校“抢”人才。5月,学校召开2024年校企合作大会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围绕我市“2+4+X”先进制造业集群,学校与十条重点产业链中的5个链主型企业签订研修式学徒订单联合培养协议,授牌18家企业学院,揭牌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在2024年技能人才供需见面会暨“智选金华 青创未来”之“千企万岗进校园”专场招聘会上,212家企业提供6000余个优质就业岗位。

“这些年我们感觉到企业对我们的用工需求越来越迫切,原来是企业提前半年来找我们,现在是提前一年,甚至还有提前两年来找我们要人才的。”学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表示。

供不应求的背后,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渴望,对学校教育成果的认可。

如何契合企业需求,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作为浙江省十所一流技师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学校表示,这是必须回答好、实践好的问题,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办学实力,进一步发挥“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不断实现学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