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全民阅读时间

95后在永康兼职开书店

卖旧书 半自助 小有盈余

记者 卢嘉乐

弗里书店是一家开在永康城区小巷里的独立书店,取名自free的音译。只在工作日晚上和周末营业,不售卖咖啡也不做文创周边,只卖书,以二手为主。

书店开了一年半,目前小有盈余。

2万元开一家书店

开一家独立书店,自然是源于爱书。

弗里书店的店主方二,今年26岁,丽水人。虽然大学学的是理工科专业,但长期泡在图书馆使他对文史哲类书籍产生浓厚兴趣。后来他又一头扎进大学城旁的旧书店,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淘到的书也越来越多,慢慢积累了2000多本,也成了他开书店的“原始资本”。

选择城市的旮旯处开店,原因只有一个:租金便宜。20多平方米的店面,一年租金只需1万多元,方二在永康找了一年才找到。

除了那2000多本书,方二的开店启动资金只有2万元,为了尽可能节约成本,他凡事亲力亲为。店里的书架、桌椅是从二手市场淘的;店招是自己设计,网上下单后再自己安装的;墙面的修补、粉刷由他和父亲完成。

店里装修十分简洁,方二认为“书是书店最好的装饰品”。方二有份本职工作,书店营业时间只能在晚上和周末,所以常有顾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不少人主动提出可以帮他看店,方二一概拒绝,不是信不过他人,而是他固执地认为他人付出了劳动就应该给予相应报酬,但以小店目前的营收不足以再给别人开一份工资。“不占用他人的剩余价值”,这是方二一种理想主义式的坚持——就连此前帮忙装修店面的父亲,他也给了相应报酬。

从今年4月开始,方二开始尝试在原本工作日晚上6时到9时、周末下午1时到晚上9时有人营业的基础上,加上无人值守自助模式。他当这是一场信任实验。有人替方二担心:“你们店名叫Free,怕不是真有人会觉得书是免费的就拿走吧。”也有人赞同这样的做法:“进来的人不会偷,偷的人不会进来。”好在目前小店还没有遗失过一本书。

此外何二还发现,他不在的时候,来书店里的人会停留更多时间,愿意坐下来静心阅读,他的不存在反而给顾客创造了更加轻松自在的环境。

只卖书,也能赚到钱

“酝酿了很久,思索再三,终于下定决心,在永康这座小城,开一家独立书店。”这是方二在小红书注册账号后发的第一条帖子。底下评论有很多劝阻的声音:“店铺是自己的,再考虑开店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也有人建议他卖咖啡、卖文创来增加收入。

但方二还是坚持开一家理想中的纯粹书店。

小书店无法拥有定价权,在新书的售价上根本竞争不过网上的书店。“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开二手书店也就成了唯一的路,狭窄且拥挤。”鉴于二手书的稀缺性,方二希望以此夺回一部分定价权。

“我们现在卖的书定价和网上差不了多少,比全网最低价最多贵几元。”通过结交做二手书生意的朋友、扩展进货渠道,现在方二能以较低的价格进到书,保证这些书能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的同时还有盈利空间。

但一家店的客流量是有限的,方二试着主动出击,寻找流量。

方二还有另外两个合伙人,生活在浙江其他城市。到了周末假期,他们就会用行李箱装着书,到其他城市的市集、书展、音乐节上摆摊,销路还不错。一年下来,他们跑了三四十场市集,通过市集的不断展示,也为书店增加了不少人气。

此外,他还积极在小红书和朋友圈发帖,分享开店心得、作新书推荐,也能吸引不少人在线下单。

在开店初期,方二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书店能够存活一年。虽然赚钱不是方二开书店的目的,但想让书店生存下去就必须赚钱。目前,门店、摆摊、线上三个渠道销售额旗鼓相当,共同支撑着小店的生存。去年书店的营业额大约为4万元,除去房租、进货成本外,还有一些盈余。

从选书创造劳动价值

独立书店区别于大型书店,他们不以图书的数量和种类取胜,所出售的书籍经过经营者精挑细选,能体现书店主人的精神态度。

在弗里书店,没有教辅书,也没有鸡汤类的畅销书,文学、哲学、社会学书籍占了绝大多数。

“原本这一排摆放的是青春文学,没想到竟然卖不出去,我就都撤了。”方二也曾尝试去迎合市场口味,没想到扑了个空。这时他才明白,愿意到线下书店购书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目标性,他们更期待与一本好书的“偶遇”。

“所以还是得坚持自己的选品思路。”在弗里书店的书架上,有一排的分类是“农业畜牧业类”,摆放着《高效养猪技术》《幼猪肥育法》等旧书。方二认为“农业畜牧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社会价值的起点”,虽然此类书没有什么销路,但在他的书店里必须有其一席之地。

“当我们从一系列旧书中精选出选品时,我们的劳动是有价值的。”方二认为他的书店是要包罗万象的,所以也在不断保持内容上的“推陈出新”,最近就上新了一批法学类书籍。

每次进了哪些书,卖了哪些书,方二都会认真记录下来,发在网上。他的小小书店像条河流,书流进流出,它静静地在那,等着下一个与它相遇的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