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乡村振兴

磐安:父女两代接力育优种

记者 毛伟军 陈冰冰

“3斤嘉丰优2号稻种能播撒1亩水田,要是育秧就用不了这么多种子。”日前,在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种子储存仓库内,工人们正忙着装运稻种,发给衢州和永嘉等地的代理商。

“今年种子订单已经全部完成发货,销售一空。目前我们正在进行明年销售的种子繁育工作。”公司副总经理曹郁青说。

可得丰种业是一个典型的“地瓜经济”企业,除了总部设在磐安、有部分试验田扎根本土外,大多数育种、繁种和试验等基地布局省内外,产品面向全国,同时形成创新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

可得丰种业从磐安起步,在方前和玉山等地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成立制繁种及试验核心基地,飞地建在嘉善、上海、海南等地有6000亩土地,同时以“公司+种粮大户”的形式在衢州、建德等省内区域和江西、湖南等省外优势区域打造制繁种和试验基地。他们推行“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农户”的基地管理模式,不断健全水稻种子制繁种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省内外种子制繁种内外循环,利用“1+N”的制种模式逐渐走向全国。

经过多年努力,公司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水稻新品种25个、玉米新品种4个、西瓜新品种1个、双低油菜新品种1个;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6个,年生产经营水稻、玉米、油菜良种400多万斤。继嘉丰优2号获得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后,嘉禾香1号又蝉联第三、四两届粳稻金奖。尤其是嘉丰优2号亮相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并在国家博物馆展示,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一个入选的水稻品种。

“浙江是用种小省、供种大省,我们的生产和销售都在省内外铺开,是实实在在的‘地瓜经济’。”公司董事长曹小平说,全国金奖品种的快速推广,能让农民获得更大效益。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曹小平多次劝说下,他的女儿曹郁青放弃杭州国企的工作,毅然返乡投身农业,与父亲并肩在水稻田里摸爬滚打。

“磐安种子公司已有近三十多年历史,2004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后,可得丰种业逐步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具有完整产业链、多作物经营的现代种业公司,制繁种基地面积超1万亩,主要生产销售杂交稻品种嘉丰优系列、嘉禾优系列,常规稻品种嘉禾香系列,常规早稻嘉早丰系列等品种。女儿的加入,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技术,可以尽快让公司摆脱瓶颈跨上新台阶。”对此,曹小平充满信心。

而曹郁青也不负父亲的期望,一手学习专业知识,一手优化管理工作。“父亲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但我要从零做起,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与父亲并肩赛跑。”曹郁青对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种水稻的人要么是老农民,要么是老专家,缺少年轻队伍,我希望在人才引进方面有新突破,增添新鲜血液,并以公司为平台培育壮大一支有情怀、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和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作为新农人的曹郁青首先要当好公司年轻人的“头雁”,同时让更多的新农人汇聚公司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目前,公司已引进两名年轻人才,分别从事水稻生产和育种研究工作。同时,曹郁青希望通过新技术和数字化优化稻种的研发和生产过程,在父亲“水稻品种既要优质又要高产”主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特色。“我觉得可以朝更具特色化的方向研发新品种,繁育出更多适宜旱地、稻虾轮作等特色种植的品种,还有更具耐寒性、抗病性的新品种。”曹郁青说,水稻育种是一门学无止境、极富挑战的学科,自己刚刚半只脚踏入门槛,只有深耕田野,不断创新,才能真正接过父亲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