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国内新闻

金华乡村缘何成为青年创业热土

(上接第1版)

2019年,兰溪市辣椒制作达人、90后农创客胡斌牵头成立兰溪市鸣远果蔬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蔬菜育苗和蔬菜加工及销售,成为农民与市场的纽带。

“公司年产瓜菜苗180万株,我们将这些优质的嫁接苗供给农户,再从农户手中收购滞销蔬菜,既让农户种上放心苗,又降低蔬菜滞销风险。同时新建一条剁椒加工生产线,设立‘孟塘’‘小丁娘子’等品牌在网店销售,打造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的果蔬全产业链。”胡斌说,如今他们不仅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辣椒,还为4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小丁娘子旗舰店在拼多多上销量位居单品类榜首,月销10万单,年销售额超1500万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在义乌市大陈镇,32个村的返乡青年农创客们聚集起来,打造大陈镇区域品牌——“大陈小集”,通过“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平台衔接”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将“土特产”做出大文章。

傅丽萍是该品牌负责人,致力打造农、旅、文化产业整合联动的品牌体系,将“大陈小集”IP文化加以转化,集结412种农副产品,挖掘31款本土特色农产品,线下搭建农产品文创市集销售场景,线上开拓“农产品+直播”营销模式,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第一公里”和到消费者手中的“最后一公里”。2023年,“大陈小集”实现营业额1406万元,带动农民增收3600万元。

创业青年返乡入乡,盘活了农村资源要素,也助力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离城市不远,离故乡很近,抵达诗和远方,只需15分钟。”从曾经的水牛角村到年轻人向往的乡村,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集聚了200多名农创客,其中110多人是大学生。开糖水铺“给乡村加点甜”的南瓜(封玲),建造生机花园农场的咖喱(朱佳莉),成立乡村社工站的阁阁(屈琼阁),打理皮皮杂货屋的满满(叶露嫔)……农创客们盘活了村里的老旧房屋,带来62个全新的业态,也在这里找到“吾心安处”。

乡村的流量变成了产量,颜值变成了产值,山区变成了景区,资源变成了财源,农房变成了客房,村民变成了股民。这六个“变”成为李祖村的真实写照。数据显示,李祖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不足5000元升至2023年的6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1.1万元升到365万元,2023年全年游客量高达7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