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浦江新闻

传承时代楷模精神 激发奋进力量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浦江实践

记者 傅夏璇 浦江县融媒体中心 陈好 严顺华

以楷模之光照亮奋进之路,实诚实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7月6日,浦江县举行“时代楷模”徐利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暨学习宣传动员会,近500名党员干部在现场深情追思身边这位扎根基层30余年、满身带着“泥土味”的好干部、好同事。大家纷纷表示,要从中认真领悟、深入学习徐利民不忘初心、坚守信念的政治品格,心系群众、人民至上的赤子情怀,守正创新、实干笃行的敬业精神。

学习宣传是切入点,实干笃行是落脚点。浦江干部群众将认真学习楷模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在“时代楷模”徐利民同志大学习大宣讲大宣传活动热潮中,对标先进找差距、见贤思齐促提升。把学习“时代楷模”徐利民先进事迹同贯彻落实党中央及省委、市委、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同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义乌发展经验大讨论大实践活动一体贯通,广泛宣传宣讲、奋力真抓实干,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作出更大成绩,争取更大光荣,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务实的作风举措,勇当学习楷模精神、传承榜样力量的模范生,以卓越的发展实绩为“万年上山 诗画浦江”增光添彩,用新的奋斗创造新的更大业绩。

张国萍:

继承楷模遗志 接过上山文化申遗接力棒

张国萍是金华市上山遗址管理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2019年,徐利民担任宣传部长后,因为上山文化工作经常与徐部长有工作交集。在张国萍看来,徐利民就像一粒种子,深深扎根在上山文化这片土地上,呕心沥血,燃烧自己。

“我觉得徐部长最大的优点就是做事非常执着,有韧性,敢想敢干,特别是对我们的上山文化,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家国情怀。”张国萍含泪回忆起徐部长生前的点点滴滴。“跟徐部长共事的三年,可以说是最苦、最累的三年,也是上山文化最火、最热的三年。在徐部长的努力推动下,上山文化确立了三大学术地位: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上山文化是中国农耕村落文化的源头,上山文化彩陶是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在这三年多时间里,张国萍跟着徐部长为上山文化不停奔波。拜访专家学者,到国博举办上山文化特展——持续提升上山“世界稻源”影响力,加快上山申遗进程。

2020年8月,为办好“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徐利民决定进京拜访考古界泰斗严文明。因为疫情关系,保健医生给严先生定下规矩:不接触、不外出,开始联系时连电话都打不通。在徐利民的坚持和努力下,最终在严老家楼下见到了严文明先生,徐利民将精心准备好的上山麦秆扇送到严老手中,严老被徐利民的热忱和执着所感动。

“这把麦秆扇是徐部长自己想出来的,严文明先生看到后也很感动。在交谈中,严文明先生表示,拥有两个‘世界第一’的‘上山文化’,当然是有资格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这也为之后的20周年学术研讨会奠定了基调。”张国萍说。

举办“上山遗址发现20周年学术研讨会”前夕,徐部长还通过多方关系,到湖南长沙拜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向他详细介绍了万年上山文化和万年稻米,袁老欣然题词:“万年上山 世界稻源”,让人振奋。张国萍说:“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高光时刻,极大推动了上山文化的宣传保护和研究。”

张国萍回忆道,徐部长对上山文化始终怀着虔诚和敬畏之心,有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这是祖先留下的珍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徐部长始终认为,上山文化应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021年是上山文化命名15周年,徐部长说要推动上山去全国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办展。别人还在犹豫的时候,他就已经四处打听,动用一切可能的人脉资源,经过不懈努力,解决了最重要的档期问题。在反反复复沟通当中,徐部长的诚意也打动了国家博物馆领导,中国国家博物馆把展览位置调整到了最好的一楼。就这样,上山文化特展也成为首个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徐部长当时很开心,就对我们说,‘赚到了,赚到了’。”张国萍说,“原来展期的上山文化特展只有两个月,后来延长到5个多月,大家都没想到,都很兴奋,这对上山文化的宣传推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徐部长眼里心里都是上山,把上山申遗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直至把生命也献给了上山。张国萍说,“让上山成为中国的上山、世界的上山”,这是徐部长的誓言,也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在住院前的最后一页工作笔记中他写道:‘上山申遗,必须坚定信心’。尽管申遗工作前路漫漫,但是我们会继承徐部长的遗志,不断把上山文化申遗工作向前推进。”张国萍说。

江东放: 以徐利民为学习榜样 为推动浦江文化事业发展鼓与呼

江东放是浦江知名的民间文化爱好者,在他心中,徐利民是一个睿智干练、沉稳周全的人,他非常重视浦江地方文化,非常重视和尊重人才,为上山文化的宣传和研究工作呕心沥血,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前吴乡民生村的三江楼,江东放向记者展示了他与徐利民生前的最后一次微信交流。2022年7月底,江东放在杭州的一位朋友偶尔说起,杭州市区一处宣传浦江葡萄的广告牌上把“阳光玫瑰被称为葡萄界的爱马仕”错写成葡萄届,江东放在微信里向徐利民反映了此事。没想到,不一会徐利民就回信说,已经落实人员整改。江东放的朋友连声赞叹徐部长的认真细致。

江东放最早认识徐利民还是他在县委报道组工作的时候,那时经常看到他的文章。徐利民担任宣传部长之后,他们在工作上的交流变得很多。

2019年6月,徐利民特意来三江楼,他问江东放:“以前对上山文化了解不多,你是对上山文化最热心的民间人士,未来几年该做点什么?哪几件事最为迫切?”江东放提议:“你作为分管上山文化的领导,又是本土干部,应该把上山文化的高度再提高,抓明年上山遗址发现二十周年的契机,争取在你任上启动上山博物馆的建设和上山文化申遗工作。”

2019年11月7日,徐利民邀江东放随同县人大、宣传、文化、媒体等单位一行10余人前往义乌桥头遗址、萧山跨湖桥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参观学习。徐利民一路认真倾听跨湖桥文化遗址的发掘保护、良渚文化申遗成功的经验,并与遗址负责人和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良渚文化遗址,徐利民让一同去的记者对游客做了一次随机调查,问的是同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上山文化吗?”多位游客都回答不知道。徐利民十分感慨:“说明上山文化遗址的宣传力度还存在着短板,回去后我们不仅要加大对上山文化宣传力度,同时要汲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建设的经验,以良渚文化成功申遗的范例作为今后上山文化申遗工作的参考。”

之后几年,徐利民精心部署,稳步推进上山文化的宣传、研究工作。2020年4月中旬的一天,徐利民给江东放来电:“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给我们上山文化遗址题写了‘万年上山,世界稻源’八字。电话中的他非常激动和高兴。2021年11月21日,“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暨“万年浙江与中华文明”座谈会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览后,徐利民告诉江东放:“这次展览非常成功,为宣传浙江,宣传浦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专家们说上山文化是近年来考古标志性成果,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遗产,标志着钱塘江文明填补世界遗产中稻作起源的空白。"每一次上山工作有大的进展,徐利民都会第一时间把喜悦分享给江东放。

徐利民多次进京拜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研究员陈同滨,共同商讨上山文化申遗工作。陈同滨团队具有丰富的申遗经验,被徐利民的真诚所感动。她对徐利民说:“十分佩服你的执着和对家乡文化的情怀,答应你在我有生之年申请第8个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徐利民爱才尊重人才的作风令江东放格外感动,他清晰记得2021年9月19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勇回乡。徐利民给江东放来电:“晚上约一下方教授,我们谈谈上山文化一些事情。”晚上,徐利民与方勇、江东放在城郊的森鼎园林草坪上进行了一次两个多小时的夜话。

徐利民告诉方勇教授,2021年上山文化县里要做三件事情,特别提到了上山文化申遗。徐利民说,他所接触的专家学者都感觉上山文化的意义重大。他恳请方教授能出大力,邀请八方人才围绕上山文化的核心价值水稻,展开社会学、建筑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把研究成果形成论文,给上山文化研究以更强的理论支撑,做好中华文明起源文化这篇大文章。方勇说,自己的老家就在上山遗址边,对家乡、对上山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他愿意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把更多知名的专家学者请到浦江来,让他们实地看看上山文化,研究上山文化。

对于这次夜话,江东放至今记忆犹新。

2022年9月20日清晨,江东放惊闻徐利民部长辞世的消息。他俩最后见面是在8月初,徐利民召集的文景园区块文化项目布局座谈会上,江东放看到徐利民在会上谈笑风生,说文景园区块要植入更多文化项目,让文化“活”起来,没想到一个月后却阴阳两隔。

远在上海的方勇教授发来唁电,请江东放送至追悼会现场:先生之殁,诚为浦江文化事业的一种损失,后来者必当继踵前修,推动浦江文化更上一层楼,以慰先生之灵。

张晓锋: 做一粒好种子,在每个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在浦江县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工作的张晓锋眼中,徐利民部长是一个“拼命三郎”。初识徐利民,张晓锋还在宣传部的文化发展科工作,“白头发很多,衣着朴实,没有领导架子”,是徐利民留给张晓锋的第一印象。

2019年,徐利民担任浦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晓锋和他有了更多的工作接触。上任之处,徐利民就接手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工作。那时上山知名度还没那么大,徐利民接手后,便全身心投入,谋划了上山文化近中远三个阶段的推动目标,其中,远期目标是上山文化申遗。

“像申遗这件大事,我们当时别说提,连想都不敢去想,但他提出来了。”很多人觉得,申遗工作动辄几十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面对许多人怀疑的目光,徐利民清晰勾勒出跨越15年的上山文化遗址申遗路线图。

在徐利民的推动下,短短3年间,“万年上山”成为闻名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文化IP。“一开始我们都没想到上山文化能够走得这么远。徐部长平时经常对我们说:‘我们做上山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不是为自己而干,而是为浦江、浙江甚至为中国而干。’”

无论到哪儿,为老百姓办实事都是刻在徐利民骨子里的信仰。他不但扎根泥土,还把群众路线走到了网上。“民情暖哨”工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为了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浦江县曾建立多个网络投诉渠道,但响应处置效率普遍不高。“如果不为民办实事,不能跟老百姓同一条心,便民平台再多,还是等于零。”徐利民敏锐地发现了这个问题,他雷厉风行整合了全县8个平台的网络问政板块,建立“民情暖哨”网络综合治理平台——“清朗浦江”,群众通过平台可直接用语音、图片、视频等方式反映问题诉求、提出意见建议,工作人员在后台即可快速安排处理各类事项。

便民工程一开始叫“民情哨”,徐利民提出要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中间加个‘暖’字,‘民情暖哨’,既要办实事,又要暖人心。”“只要对群众有利,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徐部长也会去做。”张晓峰说。

不为留名,但求利民。

张晓峰还记得一个细节。2022年11月《浦江文献集成》出版,了却了徐利民心中的一大夙愿。文献集成每个环节的推进,他都亲力亲为。作为主管领导,徐利民本来可以在文献编著中署名,但他却主动去掉。“我们都排好了,他还是把自己的名字划掉,他说文化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说事情干成就好,不要图一些虚名。”

为了转变惯性思维,徐利民经常组织年轻干部进行头脑风暴,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周末他还会带大家去跑步,为身心减减压。在宣传部做文字工作很忙碌,但张晓锋觉得部里的气氛总是很活跃。

如今,张晓锋主要负责全县的舆情处置和舆情管理等工作。直到现在,他还保留着跟着徐利民时养成的7点40分到岗习惯,工作中严谨细致。张晓锋说,将徐利民的精神传承和发扬,是对徐部长的最好缅怀。

“在徐部长身上,我学到最多的就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我会把这种精神落实到网络安全、‘民情暖哨’这些具体工作中去,始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网上的群众路线走深走实。”

徐树明:

把弟弟的故事讲好,把他的精神更好地传承给下一代

记者联系到徐树明时,他刚刚在省里参加完“时代楷模”徐利民事迹报告会从杭州赶回浦江。

尽管弟弟徐利民已经离开自己一年零八个多月,但是说起他的生前事,徐树明每每还会泪流满面。

“他工作上的很多事情都不会告诉我,我也不知道他的工作会这么辛苦,还有这么多感人的故事。”徐树明是浦江县住建局的一名驾驶员,徐树明和弟弟徐利民从小感情很深,这些年由于弟弟工作越来越忙,兄弟俩也是聚少离多,偶尔相见也是在探望母亲的时候,不过往往是来去匆匆。“因为利民工作忙,所以我们兄弟俩很少团聚。”徐树明向记者讲述了家人眼中那个充满爱与温情的徐利民。

徐树明、徐利民兄弟俩出生在浦江县白马镇嵩溪村,由于家境贫寒,在徐树明眼里,弟弟从小就懂事孝顺。“上学前,他先帮奶奶把水缸里的水挑满,放学回家会抢着帮家里干活。农忙时节他和我一起帮爸妈把田里的农活干完,从来不喊一声累。”目睹父母亲为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为孩子们能够上好学而四处奔波、辛苦劳作,打小懂事的徐利民在分担家中活的同时不忘刻苦学习。“他说一定要勤学苦读,争取早日有所成就,回报父母家人。”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利民初中毕业后考上了金华农校,他希望早点参加工作,自食其力,为家里减轻些负担。回忆起弟弟的点点滴滴,徐树明几度哽咽。

毕业后,徐利民先后在乡镇和县机关工作。每到一个岗位,他都非常认真负责,遇到急难险重任务从不推托。因此得到领导和同事的信任,也赢得百姓的好口碑。

“在同事们眼里,弟弟平易近人,不像是领导,更像是一位邻家大哥,热心肠、正气足。哪位同事有困难他就会留意着多加关心,并尽力去帮忙解决;工作上有责任有担当,许多工作他都亲力亲为。生病住院后,弟弟说得最多的还是工作上的事,心里最牵挂的还是上山和宣传的事。哪怕再大的病痛,他都积极配合治疗,只希望能早点出院去继续工作。”2022年8月,徐利民突发重病住进医院,病床上虚弱得说不出话的徐利民,已无法使用手机,他就让家人念手机上发来的信息,帮自己编辑好回复信息念给自己听,经确认无误后再发送给同事或对方。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徐树明深深感受到弟弟对工作的执着和热爱,以及他身上的那股韧劲。“当时我们都劝他多休息,但是他总不听……多么希望他能为自己多想一些,能够健健康康地活着!”

在徐树明看来,弟弟心里永远装着工作和百姓,为家人想得倒不多。自己在县园林管理所当了多年驾驶员,徐利民尽管当了县领导,但从来不会为自己的事去跟人打招呼要求照顾。

一年多来,徐树明以家人身份参加徐利民事迹报告会的巡回宣讲,从其他人的讲述中他渐渐明白了弟弟生前所做的事,也理解了他为何如此拼命如此忙。

“弟弟走了这么长时间,再也不会回来了。但是我想,只要我和我们的下一代还能记得他做过的事,就能感觉到他还在我们身边,我们就要去继续做他未完成的事业!”徐树明说,最好的怀念就是要从自身做起,干好本职工作,还要努力通过“时代楷模”徐利民先进事迹报告会,讲好弟弟的故事,更好地弘扬他的精神,并把它传承给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