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增优质教育资源 实现“家门口上学”美好期盼
记者 吴璇/文 宋洁梅/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基础教育不仅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更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
近年来,金华开发区围绕推进区域优质教育中心建设,瞄准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的发展方向,大视野确立理念、大手笔规划未来、大投入改善条件、大改革破解难题,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布局优化调整,持续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强基固本 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在家门口上好学,这是50万金开老百姓最迫切的愿望,也是对“教育共富”最朴素的理解。
近年来,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开发区以及生育政策的放开,江南区块人口大幅增加,随之而来的是适龄儿童的入学问题,让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成为群众最迫切的期盼。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对于培养时代新人、打造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义重大。”这是开发区上下对教育事业的共识。多年来,开发区坚持在教育投入上向义务教育倾斜,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力度,教育项目犹如雨后春笋竞相破土:
——实施学前教育发展项目。以学前普及普惠县创建为抓手,全面实施学前教育第四轮发展行动。一方面,提升优质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2023年以来,已有13所幼儿园通过二级园升等评估,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6.03%;另一方面,3所新建公办园已投入使用,新增公办学位数810个,13所公办园在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60.34%。2023年,开发区新增审批设立公办园8所,全面优化区域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实施义务教育发展项目。2023年规划建设项目16个,已全部完成。完成双溪实验学校项目建设,新增公办学位2000个;推进东莱小学、志和小学、东苑小学梅园校区项目建设,计划2024年秋季投入使用;启动李渔初中、丽泽小学、南苑小学新校区项目建设。
——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改造项目。2024年,投入1342.96万元保障26所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需求;投入6296.5万元提档升级江滨小学运动场地及食堂,湖海塘小学、湖海塘中学、南苑小学、九峰职校、双溪实验学校运动场地,推动汤溪初中多功能报告厅及阅览室、金西三期幼儿园、云悦臻境幼儿园、云湖臻品幼儿园、湖风雅苑幼儿园配套项目等12个改造类项目建设。
新建学校高颜值、高品质,老旧学校提质焕新。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批批健康成长的学子,诠释着开发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增量提质 “民转公”助推优质教育新起航
对于8岁的邱路泽来说,过去一年让他最开心的事情,是能在家附近入读公办学校,每天上学放学,与爸爸妈妈一起,是世界上最“甜”的礼物。而在这之前,邱路泽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公办学位的问题。“去年正好赶上‘民转公’,我们也能入读公办学校,把孩子交给开发区,我们很放心。”在邱路泽家长看来,“民转公”彰显了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孩子能够得到更公平的教育资源。
2023年5月,“学在开发区”微信公众号发布《金华开发区关于调整2023年秋季学期部分公办学校招生工作的通告》,官宣现代实验学校、世纪实验学校、未来实验学校转设公办学校,执行公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三所学校转公完成后,3586名随迁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开发区就读公办学校比例从72.6%提升至95%以上,提前超额完成2023年省民生实事任务。
同月,开发区社会事务部发布《关于调整金华市新纪元双语学校、金华市新纪元丰子恺学校办学事项的通告》,自2023年秋季学期起,新纪元双语学校转为公办学校,新纪元丰子恺学校停止招生,执行公办义务教育免费政策。2023年8月,开发区与绿城教育“联姻”,共同探索九年一贯制“公办托管”新模式,双溪实验学校开启办学元年,推动双溪西路片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每一个数据的增长,都标注着开发区教育扩容提质、攻坚克难的决心,辉映着开发区呼应民生所需的决心和努力。
数字赋能 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全覆盖”
在开发区,教育均衡惠民,是对随迁子女群体的持续关爱。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子女来到开发区就读。为了让“流动的花朵”们有安稳的书桌,开发区制定出台《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子女入学实施办法》《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金开人”随迁子女积分制入学实施办法》,搭建企业员工子女积分制入学申报平台。
“整个申报过程网上操作,一次都不用跑,挺方便的。”陈星亮是一名从江西来金华的务工人员。2023年,通过企业员工子女积分制入学平台,陈星亮的女儿顺利入读开发区公办学校。近年来,开发区持续保障政策供给,优化积分制入读机制,升级申报平台,实现部门审核“云共享”,自主申报“零次跑”。2024年,开发区保障积分制入学420余人入读公办学校,为企业引才、留才营造良好公共教育环境,一批批“新金开”学子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加速了融入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脚步。
为了让务工人员子女“读好书”,开发区还积极做好随迁子女保障后半篇文章。一方面,投入资金添置设施设备,提升校园环境。另一方面成立教育共同体,选派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及骨干教师、新教师到民转公后的分校区任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对于开发区教育来说,百姓之事无小事,‘教育共富’同样一个不能少。”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发区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呵护每个孩子茁壮成长,提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