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民生

违反《广告法》可依法查处

网售“藏手机神器”到底骗了谁

记者 汪蕾

“现在的不良商家真是防不胜防,连孩子去学校的‘藏手机神器’都专门有得卖了,太过分了。”日前,家有准高三学生的市民徐女士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图片中是一个充电宝模样的物件,不仔细看很难发现不同,事实上这是徐女士儿子从网上买的“藏手机神器”。

徐女士拍下照片,在某电商平台通过图片搜索同款,发现这款不能用于充电的“充电宝”出现在多家网店中,其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隐藏手机逃避检查带入学校。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有不少网络商家销售所谓的“藏手机神器”,在伪造的充电宝、书、水杯或镜子内设置暗格,可以隐藏市面上多种款式的手机,其中热门商家销量已超千单。

商家称购买者多为学生

徐女士的儿子在某高中读书,即将进入高三。从上学期起,学校对他们的管理更加严格,明令禁止在校时带智能手机。

某次儿子放假回家,徐女士无意中发现他带回一个充电宝,打开后发现了一个手机。这个充电宝外观上看和常见的充电宝极为相似,有两处USB接口。打开后,内部构造除顶端有一小块电路板,其余区域都是空的,正好可以藏一部手机。“儿子和我说,班上有不少同学都有手机,而这个‘藏手机神器’是一个同学在网上看到买的,后来有几个同学也一起买了,想用来掩人耳目。”

记者根据徐女士提供的信息,在电商平台的网店中找到了类似的“充电宝”。一家售卖藏手机“充电宝”的商家在宣传页面中注明,商品主要功能就是混淆检查。对方还称,购买者多为中学生、大学生,除了混淆校方检查,有的学生可能将这类手机用于考试作弊。记者看到,这样的“充电宝”不仔细检查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电子屏上还有可以变化的剩余电量显示。

记者就此咨询了一名高中教师,她告诉记者,此前学校确实曾发现学生在宿舍使用此类“藏手机神器”。而在商品评论区内,就有买家表示,自己使用藏手机的“充电宝”没几天,就被老师发现了,还因此受到校方处罚。

“藏手机神器”五花八门

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除了“充电宝”,还有一些其他物品也被改装成了“藏手机神器”,比如书籍、水杯等日常用品都被做成内藏暗格的外壳。

在一家销售“藏东西带暗格”水杯的网店,记者看到,这种特殊的水杯和普通塑料运动水杯外观一致,甚至也能装水,但其产品底部有开口,可以将手机藏在水杯中间的暗格里。

像这样的水杯,在售的商家不止一家,便宜的30多元,最贵的近80元,价格高的水杯还具有一定的“防金属探测器”功能,在一家商家的宣传页上有“严防检测”“99.9%手机机型制定”的字样,还特意标注出了高校、宿舍、工厂等地点。所谓的防金属探测,是指加了一个防信号检测的袋子。

此外,还有商家把牛津词典、世界名著等书籍制作成外壳,中间挖空用来隐藏手机,甚至还自带密码锁。

浙江八咏律师事务所律师蒋剑莉表示,教育部此前曾印发通知,明确提出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部分商家为吸引学生群体购买,公然以“藏手机神器”“规避检查”等字样和图片进行营销,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有权依法查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有权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作为电商购物服务的提供者,电商平台虽未直接参与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但对商家具有一定的监管职责,对商家的营销行为要进行必要管束,采取必要的手段对商家违法的营销行为进行警示、及时下架处理等,发现违法线索及时报告市场监管等部门。如电商平台明知或应知互联网广告活动违法却不予制止的,相关部门可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