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工作的创新表达 也是兴趣的延续
他用漫画讲纪检故事
记者 汪蕾
筱清留着齐肩的短发,尖尖的鼻子、微翘的眼角,穿着背心马甲的她,一看就是经验老道的职场OL(白领丽人);小华顶着利落的寸头,穿着一身纯色衬衫,背着一个双肩包,看起来是个刚出校园的青涩职场小白。
小华的第一次出差,在不断懵圈出错中,被筱清及时纠正下开始了——
“小华,公车都有安排啦,明天出差领导让我们搭乘公共交通前去。”
“哈哈哈!那我要订个商务舱,舒舒服服看风景——美!”
“不行!公司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我们高铁只能订二等座……”
“出差人员原则上尽量选择公共交通或由公司派车……”
你看到的这组四格漫画《出差记》,是金华华数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内部规章的宣传材料。这样的形式是不是刷新了你对内控管理和纪检执纪的认知?看过它很多人都感慨,原来一板一眼的规章制度、条例办法也可以这么有趣地学。
这样的漫画由金华华数纪委纪检监察部创作,作者就是该部室主任胡辉。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他在“停笔”25年后重新“研墨”,把青春年少时的爱好融入工作,用漫画来讲述纪检故事。
用魔法打败魔法
《出差记》是清廉教育系列漫画《清华故事》的开篇,也是金华华数纪委以漫画形式科普管理纪律的首次尝试。
那时,胡辉刚从浦江转岗调到金华不久,此前在浦江华数分管技术和市场,兼任做了两年多的纪检联络员。“接触纪检工作以来,我发现这既是一件专业的事情,同时更是一件需要普及知识、让更多人了解的事。”
在此之前,胡辉接触到的纪检材料大多通过文字形式长篇大论讲要求、一板一眼列规范,即使有视频,也大多讲案例、谈警示。“这样的材料存在一个问题,严肃有余、生动不足。板着脸说教、权威又严肃,可以让人心生敬畏,但让人不容易亲近、不愿主动探究,造成纪检的宣传工作容易形成一个通病:纪检围绕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群众的方方面面,但大家总觉得和自己有距离。”
为改变大众印象里纪检学习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胡辉当时就想,打破怪圈、破除形式主义迷障,可能需要打破原有固定的学习方法,创新让大家都喜闻乐见的新形式。用互联网一点的语言说,可以称之为“用魔法打败魔法”。这时,他想到了原创漫画。
漫画是胡辉青涩学生时代的爱好。毕业于兰溪一中的他在中学时期就曾在《金华日报》《兰江导报》等报纸上开设过漫画专栏,一个叫《成语别解》,借古述今、针砭时弊;一个名《西西外传》,用四格讲述百姓日常故事。当时栏目编辑还曾给他写信鼓励:“希望你在艺术殿堂里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无疑给了年轻的他很大的信心。后来,作品陆续在《中国漫画》《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我从未系统学过绘画,只是幼时临摹墙上挂的各种年画,大一点对着港台漫画家的作品自学,因此作品里也留有那个年代的印记。”后来,因参加高考、工作等各种原因,他的漫画创作止步于1997年。
纪检漫画在全省推广
一晃25年过去,胡辉自己也没想到,重拾画笔的契机会是因为纪检工作——《出差记》中的两个主角形象就是他重新动笔的第一次尝试。漫画形象依然带着上世纪90年代港台漫画的风格,两个人物名字组成“清华”,取“清廉华数”的蕴意。
花了一天时间构思,筱清和小华的形象在脑海里逐渐清晰。第一组的四格画了两天,接下来的三组分别各画了一天。他发现,虽然手有些生疏了,但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笔下人物更加丰满。“有种久别重逢的感觉,从陌生到熟悉,但形象还是带着《西西外传》的影子,像是致敬青春。”
完成了这组《出差记》,胡辉陆续把筱清和小华发到朋友圈与内部工作群。朋友有些惊讶,“原来你会漫画,深藏不露”;同事有些惊喜,“漫画太生动了,一下把出差的疑难杂症说清楚了”;也有领导为此点赞,“用漫画讲纪检知识,形式创新、效果不错”。省公司纪委书记看到作品,当即布置他一个任务,要求用漫画的形式深入浅出解析纪检工作中正风肃纪的“四种形态”。于是,筱清和小华在纪检人常规工作里又客串了一把演出。作为华数传媒纪检线下发的工具书,漫画版《监督执纪“四种形式”业务解析》新鲜出炉,这本册子被下发到浙江各地华数公司纪检人的桌角案头。
漫画讲纪检,浅试有效,众人的好评给了胡辉更大的创作动力,也激发了他潜在的漫画热情。在此之后,他根据华数公司的内部规章绘制了《华数员工“十不准”》,放置在金华华数廉政专栏作日常提醒。他说,创作纪检科普漫画的难度在于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像《出差记》这种立足于内部行为规范作品的创作看似复杂,只要构建出故事场景就能够呈现;条例覆盖广,涉及都是领域和面,就要从点出发,找到一个切口,把“虚”的原则和要求变成“实”的场景,“要求生动、更要让大家看得懂、想看下去”。
因纪检工作重拾漫画创作,对胡辉来说是一次重新出发。“是工作的创新表达,也是兴趣的延续。”它让人相信,唯有热爱不管多晚都不晚,坚持热爱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