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金报东阳·专版

文章导航

托起“稳稳的幸福”

——东阳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片由东阳残联提供)

记者 冯俊江

“正在千岛湖国家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封闭集训,21日将从北京飞赴法国巴黎,参加8月底至9月初举行的残奥会。”昨天,记者微信添加东阳籍残疾人运动员王丽丽未果,转而从东阳市残疾体育事业线工作人员处获悉其近况。作为东阳唯一参加巴黎奥运赛事的选手,1982年出生的老将王丽丽,今年将全力冲击本届残奥会PR1女子单人艇项目的奖牌。

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是东阳全面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东阳残联认真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围绕“不断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高质量发展”主题,扎实推进各项中心工作,该市残疾人事业得到全面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当前,东阳残疾人就业环境明显改善,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和条件不断优化,为该市1.8万余名残疾人托起了“稳稳的幸福”,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在此基础上,东阳残联还着力推动东西部协作,推动残疾人事业在浙川帮扶互动中持续升腾。

就业帮扶 政策配套

助力残疾人

实现自我生存价值

这两天,东阳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副主任赵海军当提及一则残疾人家属的来讯时,就激动不已。“现在政策好,有班上。强强不光体现了人生价值,自信心还满满的,妈妈也少了很多麻烦。”来讯者名叫赵阳英,“强强”是她的弟弟,一名40多岁的先天性唐氏综合征患者。

“强强”2019年通过巍山镇“残疾人之家”介绍,加入东阳市陈氏塑胶有限公司设在当地的工疗车间,每天做做手工活、拍拍短视频,加上社保月收入可达3500元。努力、放松又幽默的“强强”不光通过工作实现了自身价值,还在大家的帮助下成为一名拥有近2万粉丝的小网红,励志故事一时成为佳话。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作为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的职能部门,近年来东阳市残联当好“娘家人”,积极推进和巩固残疾人就业基本盘,以做好新增残疾人就业这一省民生实事项目为契机,聚焦残疾人就业困难群体,打好政策、阵地、机制组合拳,建立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

今年以来,东阳市残联重点以就业转化率为导向,开展“点单式”残疾人精准职业技能培训,精准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该市依托已建成的21个残疾人之家、5个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4个残疾人就业创业点,办实中国结制作、盲人按摩、电子商务、来料加工等技能培训班,并同步开展电商直播、大师带徒等助残就业特色活动,为残疾人就业赋能蓄力。

7月29日,2024浙江省直播电商大赛决赛在义乌启动,从各设区市选拔赛中脱颖而出的60支队伍、180名选手齐聚商城。经过3天比赛,东阳残联重点培育的电商主播许成刚带领的3人“同心圆”团队,克服四级肢体残疾(脊柱侧弯)等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自信表达,展现良好风采,在和其他34个由健全人组成的电商直播团队路演比拼中,取得了新秀组第4名的佳绩。“之前参加金华市级比赛拿了一等奖,9月份还将参加全省个人赛。”他说,“一路来,残联在就业、发展机会上为大家提供了诸多帮助。”

目前,在残联等主职部门引导下,东阳“就业创业、扶残助残”也氛围浓愈,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比如,胡先民木雕工作室带出近百名弟子,其中10%是残疾人,先后走出4名残疾人“全国技术能手”,陆续被授予“国家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省级残疾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称号;东阳市肢残人协会主席、东潮木雕创始人、全国劳动模范李宗庆不光持续做大企业,还带领肢残人协会关爱残疾人,带领广大肢残人创新创业,自强自立;“横店“亚欧王羽绒城”品牌创办人郭明,创业以来为上百名残疾人士免费培训,并招收部分残疾人员工;东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经理蒋美珍参与吴宁街道残疾人之家的创办,服务对象从最初10多人增加至如今的60多人……东阳残联以“大人才观”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变残疾人人力资源为各类人才资源。

面对新业态新形势,东阳持续落实促进残疾人新业态就业政策,扩大残疾人在云客服、云审核及网络直播等领域的就业规模。当前,“东阳市众帮残疾人直播基地”已入选全省商务系统首批百家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典型案例。

政策层面,今年4月东阳出台了《进一步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持续完善超比例就业奖励、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大对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扶持激励和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扶持力度。

得益于一系列组合拳的实施,东阳残疾人就业形势不断向好。截至目前,该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6917人,已就业4824人,就业率69.7%。上半年,东阳新增残疾人就业190名,完成省政府民生实事任务数的143.9%,其中劳动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综合就业率69.87%,超金华平均水平。

在工疗型“残疾人之家”和派遣制就业的残疾人,还可通过用人单位或派遣单位缴纳五险,领到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月工资,人均年增收可达2.7万元以上;对入驻残疾人之家的自己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残疾人,则可享受最低缴费标准全额补助。

加强保障 完善服务

帮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位于江滨南岸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东阳一处公益力量宣传阵地,不少残疾人也时常来这里看书、活动、交流。为方便大家进出,东阳市残联专门联系实践中心主管部门,在原道路上添加了一条无障碍通道。

而类似的场景,在东阳江滨景观公园和城区各大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近年来,东阳在人民医院、体育馆、剧院、中国木雕城国风生活馆、歌山画水公园等大型公共场所,建设从硬件设施到信息交流的全链条无障碍环境。该市范围内对内外通道、服务设施、休息区域、卫生间、楼梯电梯、停车场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排摸,组织系统性改造,让残疾人切身感受到“有爱无碍”。

东阳残联还组织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专题培训和多形式的法律宣传,扎实开展残联所属服务机构无障碍设施现状排查,协调落实残疾人驾驶机动车停放收费减免政策,保证残疾人“出行无忧”。

立足惠民便民,完善保障体系。今年以来,东阳残联坚持全面落实残疾人“普惠+特惠”政策,推动养老保险补助、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精准落实,实行残疾人及困难残疾人家庭子女就学补助提标,建立残疾学生就学清单,持续推进“幸福安居”助残行动,不断夯实东阳残疾人事业的民生保障底色。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5月,东阳残联就启动了幸福安居专项助残行动,明确每年改善50户左右,四年帮扶200户左右,确保该市80%以上的低保低边、住房条件较差的残疾人家庭居住环境得以改善。

“居住条件好,生活幸福指数就高。”成为每一个入住残疾人的共同心声。

截至目前,该市累计改造住房困难残疾人家庭近300户,改造住房面积约3万平方米,对600多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设施改造,有效改善了困难残疾人的住房条件。

结合省市民生实事工作,东阳坚持有序推动新增残疾人就业、省公共服务“七优享”辅助器具审核和配送、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无障碍进家庭改造项目和省级无障碍社区创建项目等保障工作。

服务残疾人是残联组织的基本职能,残疾人服务关系每一个残疾人家庭,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怀。为保好残疾人服务工作,东阳残联不断深化巩固智慧助残服务,推动康复服务不断深化,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完善。上半年,东阳残联通过“残疾云评定”系统为628名残疾人办证,为29名生活不能自理对象开展上门评残服务,跨省跨地区通办13人,基本实现网办掌办,让残疾人少跑零跑。

服务无止境。今年以来,全线开启残疾儿童、辅具配送线上线下双通道,完成残疾儿童康复训练170人、孤独症“康复小屋”建设12户,完善出台《东阳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实施办法》,推进脊髓损伤友“希望之家”自助互助康复基地建设,开展“兜底集中托养清零温暖行动”……一个个暖心举措和康复服务的供给,显著提升了残疾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让他们更有机会享受和常人一样的平等生活。

与此同时,该市托养庇护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残疾人之家建设持续规范提升,覆盖率达100%。在强化面上整体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企业工疗型残疾人之家有力推进,目前共建成3家,安排庇护照料对象108人。去年6月,东阳还完成了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规划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置床位150床,并于当年8月启动残疾人托养中心试运营;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更名为东阳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增设重度残疾人托养职能,康复大楼由第三方机构投资2000多万元进行提升改造。

“保障是基础,服务为提升,‘一体两翼’确保残疾人的日子越过越好,能更好融入社会,平等参与生活。”东阳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杨松强说。

东西协作 多方联动

促进残疾人事业在互动中升腾

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上,东阳形成了一定经验和特色打法。而今,越来越多的模式正被复制到千里之外的四川南江。

近日,来自南江县的5名视力残障人士,在当地残联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东阳,参加由东阳市向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特别策划的盲人按摩初级和高级培训。这是东阳市残联助残联盟下属成员单位向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南江县残疾人推出的全新帮扶项目。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自浙川东西部协作(东阳—南江)启动以来,东阳残联积极响应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将增进南江人民的民生福祉作为协作帮扶的目标,着力解决南江县残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书写一张张有温度的民生答卷,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帮扶之路:

资金项目投入上,东阳残联针对南江县残疾人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了多个帮扶项目,包括假肢安装、助学圆梦、特殊教育补助等,总投入达50万元。这些项目直接惠及了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及康复需求,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创业就业扶持上,为促进南江县残疾人的就业创业,东阳残联投入18万元资金,培育了6家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并开展了盲人按摩、木雕、电商等技能培训。这些举措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还激发了其内生动力,帮助他们实现了自我价值。

东阳残联还将“幸福蜗居”项目带到了当地,通过向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连续多年实施“幸福蜗居”项目,累计投入60万元资金,为2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了危房改造。这一项目大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居住条件,让他们住得更加安心、舒心。

……

推动东西部协作过程中,东阳残联积极构建助残联盟,将国网东阳市供电公司、向红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纳入其中、形成合力,共同为南江县的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帮扶服务。

为确保帮扶项目的有效实施,东阳残联还建立了完善的跟踪评估机制,定期对帮扶项目进行回访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同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帮扶策略,确保帮扶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东阳与南江虽远隔千里,两地的合作却越发紧密。杨松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大与南江县残联的交流合作力度,续写“友谊篇章”,探索建立持续对接交流的长效机制,推动两地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