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新区新闻

新景满目入画来

——仙佛诗歌共富带建设见闻

效果图

记者 苏宣萌 文/摄

今年,金东区启动实施仙佛诗歌共富带建设,全面描绘“一轴两廊三片、倚山拥江揽湖”的大美画卷。

2024年已过半,共富带建设得如何?将给沿线村民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近日,记者走进仙佛诗歌共富带各建设节点,见证大干快上的火热场景,了解项目推进背后的故事,听听村民和设计师怎么说。

这个现场很“热”

8月5日上午10时许,仙佛诗歌共富带节点之一的曹宅镇横腊村综合整治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架设房屋钢梁,伴随着大型吊机来回旋转、吊装,豆大的汗珠不断从他们的额头上滑落。

“往左一点,慢一点,保持平衡,放下去。”鲍卫强是工地的司索工,只见他的脖子上搭着已看不出颜色的汗巾,一边指挥起重机司机精准移动建材,一边仔细观察起重机吊装位置,保证吊装材料安全稳定地送达作业点。

“我要站在起重机和吊装物中间,确保吊的东西不拉斜、不落偏。”鲍卫强说,尽管天气炎热,但他通常一站就是半天,刚喝两口水,嗓子又干了。

项目施工方负责人董洪健介绍,为了保障高温天气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他们调整了户外作业时间,尽可能缩短高温户外作业时间。一旦气温达到或超过35℃,‌就停止户外作业。“我们以一天也不耽误的紧迫感往前赶,即将完成横腊客厅建设项目一层搭建,进度还是挺快的。”董洪健说。

这个管家挺“上心”

在施工现场一路之隔的小山坡上,坐落着一家名叫“山海云宿”的民宿。老桥是这里的管家,自项目开工以来,每天“巡视”工程进度成了他的习惯:“盼了这么久,这个项目终于启动了。”

今年是老桥在“山海云宿”当管家的第6年,这是一家在横腊村小学原址上改造而成的民宿。眼下正是暑期旅游旺季,民宿里原本不多的房间早已预订出去。

为什么说盼了很久?老桥说:“虽然横腊景观宜人,也有不少游客上门。但实际上,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游客们吃住行游购娱等多元化需求日益旺盛,虽然民宿里也有休闲设施,但民宿外的相关配套还是有所欠缺。”

在老桥的记忆里,刚开始做民宿时,一到冬天,天气冷了,室外活动少了,民宿就进入“冬眠期”。老桥想着法子满足各类消费群体。“为此我们还建了汤池,开展非遗手工制作、半成品DIY、儿童游乐等活动。”

随着仙佛诗歌共富带建设不断推进,老桥认为,沿线民宿和村落的发展迎来了新机遇。“一方面,经过改造后的北山口、横腊、岩后、山下洪等共富带沿线村庄的承载能力、品牌特色得到进一步加强,无疑会聚拢人气;另一方面,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文化内涵的丰富,会让民宿从业者、村民共同享受农文旅融合带来的红利。”

对未来的民宿,老桥充满信心:“随着共富带的建设,赤松、曹宅等地的采摘游将向深度游、体验游转变,在传统农事、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的加持下,未来的金东民宿和文旅产业,将会开创一片新蓝海,‘诗与远方’,值得期待。”

这个村支书挺“折腾”

“设计师是不是觉得我们提的意见太土了?”“我觉得改造的出发点就应该是村民的需求和期盼。”……7月24日中午,曹宅镇岩后村党群服务中心围坐着几张熟悉面孔——曹宅镇人大主席林映红、岩后村党支部书记王新苗以及施工单位的几名负责人。他们神情专注,桌上散落着笔记本、图纸和笔,显然刚经历一番激烈讨论。

岩后村地处曹宅镇北侧,紧邻国家AAA级景区大佛寺和金兰古道。山多林多粮田少,村民以种植白枇杷为主。近年来,随着产量和规模的稳定增长,小小枇杷照亮了村里农业发展前景。渐渐地,村里三四层高的楼房多了,村民的腰包鼓了。

然而,王新苗和几名村两委干部发现新问题:种植户年龄渐大,村里的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枇杷产业停滞不前。

“像我们务农的就是看天吃饭。”王新苗说,村里枇杷种植面积稳定,但一旦遇上冬季寒潮,会影响当年的产量,直接关系到村民的“钱袋子”。

一道道难题横在眼前,如何破解?困扰中机遇来了。今年,岩后村被列入仙佛诗歌共富带建设节点。

“听说村里建农事服务基地、盖现代化枇杷大棚,还会有省农科院专家下乡指导,大家举双手赞成。”王新苗说。为了推进工作,她和村里的党员干部当仁不让地挑起担子,按照共富带规划图,流转闲置土地、整改村里的围墙、外墙。

首先是说服村民。党员干部带头,一户户上门给村民做思想工作。既当党支部书记,又当村医的王新苗一天到晚泡在村子里协调各种问题,有的村民晚上几点回家,她就蹲守到几点;村民工作不好做,她苦口婆心劝说;项目遇到难题时,镇村两级干部集中调研和面对面讨论,这就出现开头的那一幕。

一轮动员下来,岩后村20多天就完成几十亩土地的流转、测量等工作。

这个规划师挺“独到”

位于金华北山脚下的北线绿道,串联起双龙风景区、虎岩村、北山口村、横腊村、姜山自然村、千人安村、岩后村和山下洪村。顺着绿道一路向东,沿途分布着金华佛手、虎岩樱桃、岩后白枇杷和葡萄等农特产品。

第一次踏足此地,中国美院望境创意总工程师瞿为民就被沿线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景观所深深吸引。“这里的沿线村庄各具特色,这就需要发挥整合带动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养生、特色农业、餐饮民宿等多元化富民产业,因势利导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打造和美乡村。”瞿为民说。

接手共富带的改造设计后,瞿为民把重心放在发展当地农产品上。他认为,要推动共富带农文旅融合取得更大成效,除了在村庄原有风貌上精雕细琢,更要聚焦产业就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力。

“从美丽乡村建设到和美乡村建设,关键在‘和’字。因此,我们不仅要在挖掘乡村魅力上下功夫,更要聚焦生态、产业、人才,振兴提升产业品质,吸引资源、人才回流,实现乡村生态与产业深度融合,这才是我们的目标。”瞿为民说。

他的设计中,不仅要拆除堵塞道路、过于拥挤的旧房烂建筑,还要把围墙改矮,让外墙有韵味,让农村的生活气息投影到围墙之外。流转低效用地,改造成高科技大棚,积极促成与省市农科院合作,从技术上解决樱桃、枇杷等产业的瓶颈,把“一亩三分地”当作家庭农场单元来打造。

“和美乡村,不仅要强村富民,还要看得见农业科技,看得到‘新农人’。”在瞿为民看来,仙佛诗歌共富带建设,不仅具有示范意义,更在于它能成为金东农村发展的核心,带动沿线村庄以“一村一品”的战略路线,在乡村振兴的轨道上跑出各自特色。

这两天,岩后村村民黄亦峰和王旭红打算拆掉自家围墙,依照设计团队的方案重新打造庭院。不远处,全新的农业综合集散中心正拔地而起,青山、绿水、建筑等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