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力推进“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
4家获得第二批认定,数量居全省第四
本报消息(记者 张益晓)近日,省科技厅公布2023年第二批全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我市共有4家上榜,数量居全省第四。
全省重点实验室是依托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建设的科研实体。实验室根据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不同,分为基础研究类、应用基础研究类和前沿技术研究类,主要任务是聚集培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开展高效率合作与学术交流,开放共享高质量创新资源,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融合发展。
此次,我市上榜的4家全省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全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全省肺癌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全省食药用菌生物育种与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全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各实验室建设聚焦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需求,以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需求明确为研究方向,围绕近3年能解决的重大问题,制定预期目标,取得标志性成果。
全省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聚焦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新一代显示用半导体LED芯片技术、半导体高光效照明及背光用LED芯片技术、GaN基电子电力器件技术等,致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创新平台。实验室先后于2020年、2022年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2023年荣获浙江省知识产权奖专利一等奖,“Mcro-LED显示芯片核心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2023年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全省肺癌精准诊疗重点实验室,聚焦肺癌发生发展以及精准诊疗中“标志物缺乏、机制不明确和治疗疗效不佳”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近三年,该实验室团队共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省部级项目,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肺癌精准诊疗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科研成果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全省食药用菌生物育种与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致力于解决食药用菌精准育种、高效栽培和高值利用等产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变革,实现食药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实验室取得诸多标志性成果,“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率先开发代料香菇周年栽培技术,填补香菇夏季栽培的空白;建成首批国家食用菌种质资源库,创新一区一馆五库菌物保育体系。
全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攻克认知学习的AI释义、教育过程的AI赋能两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是省内唯一专注“AI+教育”的重点实验室,构建了两校(浙江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四地(金华、杭州、合肥、湖州)的产学研布局。近年来,实验室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80项,成果转让15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逾50亿元;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其他国家级奖励2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