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1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磐安新闻

做实诉前调解“指导端” 打造联动解纷“一盘棋”

记者 陈冰冰 通讯员 周琪安 孔潇扬 文/摄

“谢谢虞法官,钱都到账啦。”

听到电话那头当事民工传来的消息,磐安县盘山法庭虞开骏法官舒了一口气。这是一起因行政村调整撤并后,多个村委会因为村委三支支出限制遗留下项目工程款及民工工资未能支付而引发的纠纷,如今终于结案。

据介绍,2020年,磐安某行政村物业楼建设项目一楼的小工作业由施小宝(化名)等11人负责,并顺利完工。该款项本应由撤并前的村委会分别负担,但行政村撤并后,事先约定好的支付方、具体数额在认定上产生争议,施小宝等人的报酬也因此被拖欠多年。

近年来,磐安县人民法院秉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深化非诉解纷法官全域指导机制,法官“走出去”指导、支持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解纷力量,积极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解纷需求,盘山法庭主动前移服务阵地,将司法服务延伸到一线,与乡镇建立常态化联系协调机制,发挥诉前调解作用,积极解锁基层治理的“法治密码”,努力实现纠纷止于萌芽、解于诉前、就地化解。

今年7月,虞开骏在参加联系乡镇的议事会时得知此事。了解争议焦点后,盘山法庭迅速对接乡镇,加强非诉解纷法官全域指导,并邀请当地调解员共同参与,向村干部释法说理,打消村干部疑虑。

考虑到并村后涉及村委会法人变更的矛盾点,法官到涉案村委会调查走访,与镇政府重新核算施工实际工程量,组织工人核对清单,敲定后续支付方案。有法官介入指导,调解员底气更足,调解更有的放矢,引导双方合理让步,最终达成一致协议。随后调解员开展司法确认等工作,没一会,当事民工在家门口拿到了11份裁定书。

在场协助调解的方前镇乡镇法治办主任、调解员杨卫感慨地说:“有法院专业司法力量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调解起来更有针对性,解决效率更高,也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满意度。”

“法官,下次普法课能不能讲讲今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调解员向虞开骏建议。为提升调解员的业务能力,法庭对新选任的调解员、庭务主任开展岗前培训,常态化开展现场调解教学。据悉,今年以来盘山法庭已开展培训5场300余人次,现场调解教学8次。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作为立足非诉解纷“最前沿”的人民法庭,盘山法庭积极融入党委基层治理,以庭长为负责人,以经验丰富的干警为联络员,积极与乡镇政府各部门、司法所、派出所联动联调,加强对非诉解纷力量的法律指引和业务指导,形成多元解纷合力。上半年,盘山法庭民事新收案件同比下降38%,连续三年收案量降至百件以下。

“接下来,法院将结合‘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以非诉解纷法官全域指导为抓手,着重培育一批‘法律明白人’,小的矛盾纠纷在村级解纷站点就能解决,打造联动解纷‘一盘棋’。”磐安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郑望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