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200多名老人供餐 一周每天菜谱不重样
这个老年食堂的厨师们不简单
记者 徐枫 文/摄
“洋葱炒虾、丝瓜炒油泡、高汤炖萝卜。”昨日,记者走进位于市区江滨小区内的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居家养老食堂,抬眼就看到了墙上贴的当日菜谱。
“我们食堂为辖区15个社区200多名老人供应中餐、晚餐,中餐供应一荤二素,做到了一周之内每天菜谱不重样。”三江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余小苹向记者夸起了食堂的3名厨师、2名帮厨,5人都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
食堂灶间位于一楼,两间加起来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外间备菜、切菜,内间用于烹饪。外间1名厨师和2名帮厨,正在将洗净的洋葱、丝瓜等切碎,放入不锈钢大盆内,里间2名厨师,正在掌勺炒虾。里间灶具上火烧得正旺,加上正蒸饭的电蒸箱,室内闷热得如同身处蒸笼内,2名厨师身上的工作服已经湿透。
“我喝的水大都变成汗流掉了,一天里基本上很少去上卫生间。”厨师项彩梅说。
时间已近上午9时30分,食堂饭香扑鼻,米饭已蒸熟,此时负责把饭菜装入餐盒的7名工作人员已到位。“一个小时内,食堂要把200多名老人的中餐饭菜打包好,10时30分准时开始配送,一小时之内保证配送到位,老人最迟能在中午11时30分吃上中饭。”余小苹说,饭菜打包好了,配送任务并不轻松。由于辖区老人住得较为分散,如三路口社区,9名用餐老人,配送点设了七八个,用餐的老人不方便下楼,都需要配送人员把饭菜送上门。
如果把厨师在食堂一天的工作形容为打仗一样紧张,这一点也不为过。每天凌晨3时许,项彩梅就和丈夫骑着三轮车,去金华农产品批发市场采购肉、菜,清晨5时许赶回食堂,其他厨师、帮厨已等候在一边,大家一起动手,洗菜、切菜,然后开始忙着蒸、煮、煎、炸,准备烹制当天中餐一荤二素。
“我们供应的晚餐以面食、稀饭为主,饺子、包子、馒头、面条、粉干、饼……花样较多。”项彩梅说,忙完中餐,稍作休息,他们又为供应当天晚餐忙碌,因为下午3时晚餐就要着手打包,4时开始配送。等她忙完手头的活,时间已是傍晚6时左右。一天下来,工作12小时是常态。
“为了保证老人饭菜吃得可口,有营养,我们严格把关,从不买冷冻肉,炒菜用的油也是大品牌的。”余小苹介绍,三江街道居家养老食堂2020年下半年开办,服务对象由一开始的几十来号人,慢慢增加到百来人,现在稳定在200多人,高峰时达到300多人。近期正处暑假,家有小孩需照看的一些老人,选择自己动手下厨,食堂用餐老人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