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乡锚定“非遗体验胜地、共富康养名乡”目标
高山西瓜见证乡村文旅振兴
记者 陈启宇 通讯员 黄碧晴
瓜王挑战、西瓜雕刻、与西瓜有关的趣味游戏……近日,在2024三单乡高山西瓜活动现场,游客们品尝着沙瓤可口的高山西瓜,感受夏日乡村旅游的火热氛围。
三单乡是东阳市唯一纯生态山区乡,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最高处达900米,森林覆盖率90%以上。当地的高山西瓜名声在外,三单乡高山西瓜不仅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更从一个侧面见证当地农文旅产业发展。
文旅项目火热推进
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步而上,两旁能见到茂密的林木、碧绿的池水,道路的尽头是一座现代化高档酒店——锦江都城飞尔山庄酒店,正是2024三单乡高山西瓜活动举办地。
据了解,飞尔山庄斥资1.75亿元打造,以避暑、观光及综合娱乐休闲度假为主题,先后开发日出游步道、垂钓等户外康养项目,拥有客房数60间。
“目前酒店客房都已订满,游客都是从上海、杭州等地过来的。”飞尔山庄负责人王志政介绍,山庄旁是绿水三单高山西瓜基地,区域内有灵岩山,内有鸡笼岩、第一尖等景点,山脚还有常乐寺遗址,宾客都说这里环境优美。
飞尔山庄一期于2023年开业,附近金航村村民张玉花说,山庄自开业以来吸引了很多人前来,村里热闹了。
近年来,三单乡积极推动农文旅项目建设。林栖·三十六院项目已建成非遗手工作坊20个,非遗展示馆2个。作为“千万工程”开启未来乡村新实践范例,该项目先后登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央媒。林栖·三十六院项目不仅推动了非遗活化,促进村民增收,还助力集体增富。此外,星月理想庄园、供销社地块改建等项目都在积极推进中。
为推动项目高质量落地,三单乡梳理建立重点项目(工作)清单,针对重点项目配优配强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明确年度目标,每月汇总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出实招、解难题,层层压实责任,从源头上为“抓项目、促发展”提供坚强要素保障;紧扣政策导向,对重点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门别类,包含文旅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不同类别,部门联动、线办合作不断优化审批流程,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探索文旅共富示范带
下西楼村是2023三单乡高山西瓜活动举办地。村内整洁宽阔的沥青村道通向各家各户,古色古香的红灯笼摇曳在泥墙土瓦之间。眼前这个宜居美丽的山区乡村,多年前还是杂物乱堆乱放、空闲地上杂草丛生的“十差村”。
为改变村庄环境面貌,下西楼村以“一位党性观念强的党组织带头人+一支战斗力强的村两委班子+一支乐于奉献的党员队伍”为目标,查找不足,奋起直追。经过努力,下西楼村2020年成功创建东阳市级“十佳村”。
环境改善只是蜕变的开始,三单乡在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支持下打造共富乡村试点,将三单、金航、山背、搭钩、下西楼等5个行政村打造成集吃、住、行、娱、购为一体的共富示范带,抱团共建综合性农文旅项目,壮大村集体经济。
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异地搬迁古宅古建105间,流转闲置房屋353间、山林600余亩、土地820余亩,项目将于今年10月底完工。
如今,下西楼村建起了玻璃栈道漂流项目,配套建设特色长廊、生态停车场、游客中心等,发展文旅产业。2023三单乡高山西瓜活动举办期间,下西楼村共接待1万余名游客。
同时,三单乡致力于建立以传统乡村为主,集山林、田园、农耕、农产等为辅的“一核多元”资源体系,迭代升级“四宝十景”,并拓展“非遗+”新场景,推进农文旅资源串珠成链。
更多农产品走出大山
“每年7月,许多人会打电话来询问高山西瓜的成熟情况。”黄鹏杨是青溪村党支部书记,从2017年着手试种高山西瓜,并带领村民谋划高山西瓜增收产业。
高山西瓜作为本地特产之一,依托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进行培育,糖分积累多,甜度和水分都比普通西瓜更高,品质口感俱佳。
在黄鹏杨用心琢磨下,一项项技术得到攻关和成熟,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提升,栽培时间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黄鹏杨说,目前高山西瓜种植技术已成熟,在全乡进行推广,高山西瓜种植面积也从数百亩扩种至近2000亩。
农业是旅游的补充,旅游是农业的延展。茶叶、香榧、小京生花生等是三单乡的特产,多届高山西瓜活动的举办,让更多人来此感受清新空气,享受瓜果香甜,体验农家饭菜。
在农业发展上,今年以来,三单乡成立农业企业联盟,优化本地茶叶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上半年实现春茶销售2000余万元。深入推进农业技能培训,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开展培训3次,累计参与200余人次。推动人才引育与农业产业升级联动发展,新增农创客4人。实施农业农村产业项目1个,完成投资132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
三单乡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乡将继续锚定“非遗体验胜地、共富康养名乡”目标,聚焦产业兴旺,不断深化项目招引和建设,全力推进林栖·三十六院、飞尔静心园、星月理想庄园等项目建设,创新融合“四宝十景”农旅资源,为三单文旅经济发展打造新亮点;完成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支持打造共富乡村试点项目建设,力争打造非遗活化三单样板;探索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三单路径,将本地农特产品、非遗产品等更多品类通过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