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兴产业稳就业促增收
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6.2%
本报消息(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陈婺)日前,2024年上半年金义新区经济运行情况公布。数据显示,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17元,同比增长6.2%,位列全市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61元,增长5.2%,位列全市第三,排名较一季度上升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08元,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399,为全市最低。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增速和城乡均衡发展方面,均交出喜人成绩单。
稳就业是促居民增收的一大关键。今年春节刚过,接连举办的“春风行动”大型专场招聘会、九大乡镇(街道)联合招聘会、新春人才招引游园活动等一批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显示出金义新区人力资源服务“起步即冲锋”的姿态。伴随“人岗互动·东西共荣”劳务协作专项行动、“点对点”返乡返岗运输服务协同发力,截至目前,金义新区共举办由政府主办或参与的招聘活动89场,已为470家企业匹配岗位1.6万余个。
除了“1+12+N”助企招聘活动体系持续发力,金义新区还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着力打造常态化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据金东区人力社保局统计,今年以来,该区共有19个点位入选金华首批公共就业服务站点,新建“移动+”零工服务微平台8个,累计服务企业350余家,发布岗位1.25万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站点布局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新区“零工市场+社区(村)”就业帮扶共同体累计提供服务9239次,实现再就业1102人。
产业兴是居民收入的基础和根本。在金义新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正成为农村居民培育增收的增长点。
花卉苗木产业作为金义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涉及农业人口数量大。为助力这一富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年该区大力推进“林苗一体化”改革,奋力破解该产业面临的种植空间少难点,上半年花卉苗木存量种植面积和出售盆栽类园艺盆数,分别实现同比增长2.62%和6.33%。
位于岭下镇的归乡·八仙积道景区,每到周末热闹非凡。白鹭营地三五成群的游客将休闲氛围拉满,坡阳老街上游客如织,宋韵古风主题活动打造出一秒穿越的文化体验。作为去年金义新区打造八仙积道共富带的标志性项目,归乡·八仙积道景区从零起步,将文旅业态置入该共富带所在村的产业版图。据统计,自今年元旦投用以来,归乡·八仙积道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7500万元,为当地村民的财产性收入增长夯实了基础。
得益于“千万工程”升级版的深入实施,像八仙积道共富带一样,以大干共富产业项目牵引增收,是当下不少村庄的选择。孝顺镇栗塘范村四村联建物业楼,实现建成首年分红60万元;今年3月开工建设的江东镇聚合共富物业项目,预计首年实现收益45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就业800人……共富项目带来了真金白银的共富红利。据金东区农业农村局统计,今年以来,仅享受区级配套补助资金的12个村集体经济壮大项目建成后收益预计达2100余万元,惠及72个行政村。
与此同时,精准帮扶中低收入人群的各项举措,合力进一步汇聚,成效进一步凸显。金东区供销社、区妇联共同策划的“挖掘农村特色小吃,传承文化助力共富”活动,在全区10个重点片区25个村,依托社区团购渠道,助力低收入人群凭借手艺增收,销售额最高者一个月直接增收1.1万余元。依托共富工坊模式,党建引领下的共富工坊多元化发展。金东区委组织部、区工商联等部门找准“企业有订单需求、农民有增收呼声、村社有闲置资源、产品有市场前景”结合点,设置共富车间、共富生产线、共富岗位在村、企、民之间穿起“红线”,实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就业与村集体增富、企业增效三者统一。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共富工坊125家,累计带动就业5871人,助力村集体增收291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