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民调解服务 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本报消息(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廖怡晴)“调解员说的有法律依据,我们相信他。”胡某因工资发放问题与餐厅老板冯某多次沟通协商未果,今年年初向金东区傅村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胡某要求冯某支付除了拖欠的3个月工资,还要支付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两倍工资。听完双方陈述,调解员针对争议焦点,用情法理相结合的方式,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明理并耐心规劝,一方面引导胡某换位思考,另一方面劝导冯某遵守法律规定。胡某和冯某均对调解员有理有据的解释表示认可并作出适当让步,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近年来,金东区将调解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作用,积极探索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汇聚调解合力,让纠纷“有解”更“优解”。
“人民调解省时省心,调解员能站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角度,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是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的首选。”在金东区社会治理中心,市民王先生通过调解成功解决了与邻居的矛盾纠纷。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员。截至目前,我们建立区镇村三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90个,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1296名。”金东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形成以社会治理中心为枢纽,乡镇调解委员会为主导,村(社区)调解委员会为基础的大调解体系,把调解力量触手延伸到村、社区、各行业,构建“13510”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让矛盾纠纷化解不留死角。据了解,今年以来,金东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276起。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的背后,一支专业化调解队伍尤为重要。“调解时,要把握纠纷的性质以及对纠纷是否会引发新矛盾进行前瞻性把握,进而决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纠纷。”近日,在区司法局,一场别开生面的专职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会展开,培训老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通过生动鲜活的案例,向调解员们进行精彩细致的“案例教学”,通俗易懂的教学和接地气的讲解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并深受启发。
据悉,金东区司法局积极吸纳退休政法干警和律师,打造纠纷多元化解“共调圈”,严格落实调解员分级培训常态化制度,围绕调解受理范围、调解方式、调解程序等内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业务培训,为人民调解员“充电”。截至目前,该区已打造卫新、孝川等4个省级金牌调解室,培育全国模范调解员、金牌调解员、等级调解员94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