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的夏天“热辣滚烫”
本报消息(记者 吴璇 文/摄)8月,最高气温直逼38℃,记者在金华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婺州街站见证了一幕幕紧张有序的训练场景。黝黑的皮肤、湿透的战斗服,成了消防员们的“标配”。消防员们不畏酷暑,坚持在烈日下训练,展现坚定意志和过硬本领。
“预备,开始!”随着班长吴帅锋一声令下,两名消防员扛起10公斤重的梯子跑到训练楼前。跑梯、架梯、爬梯、抛梯……几分钟内,一套动作一气呵成,一遍下来,蓝色短袖已湿透。一个项目刚结束,另一个项目接踵而至。面对滚烫的地面,消防员们开始两人五带训练。甩带、拉带、接口、接枪,消防员们穿上十几公斤重的作战服,在20秒内完成95米长水带连接任务,动作干脆利落。随后,班长针对在训练中易出现的接枪倒手、水带打卷、水带不直等问题进一步规范要领。在单杠训练过程中,消防员们两手与肩同宽,身体保持垂直姿势,肩部放松,听见口令后迅速发力引体屈臂,下颌过杠后,顺势收腹举腿过杠头向后仰,一个接一个不停歇。
近两个小时训练下来,消防员们大汗淋漓,但没有人因为高温有丝毫怨言。00后消防员胡锦辉衣服已被汗水浸湿,头上也汗流不止,高温下的训练早已习惯。“每次集合还没开练,身上就已汗湿,但我们还是坚持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战斗力。”胡锦辉说,出现危险时,哪怕快一秒,在实际救援中就多一分可能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只有在严酷的环境下坚持训练,才能更有效提升耐力、意志力和业务素质,更好地打造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消防救援队伍。”吴帅锋说。
为了贴近实战,满足盛夏高温下的灭火救援需要,金华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婺州街站根据“3+2”训练模式开展夏训9个科目,即一周两天开展个人综合能力训练、两天开展营区实战化训练、两天开展熟悉演练;一周安排5次、每次2~2.5个小时。
近日,消防救援大队持续开展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已新增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534处,新增充电桩口5552个,优化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口3566个,金开住宅小区及城中村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不足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下一步,该大队将推进“良法与善治”有机衔接,努力为市民打造更好的安全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