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方联动提供帮助
漂泊三十载老人踏上归家路
本报消息(记者 胡哲南)“非常感谢你们!有了你们的热心帮助,我才能见到分别30年的哥哥……”8月28日下午,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公道镇,常某弟弟常志来握着金华市救助站副站长杨清风的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2013年“寒冬送温暖”巡街过程中,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在通济桥下发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常某。由于精神和语言上的障碍,加上在外流浪多年,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一直查不到常某身份信息,便将其安置在养老院。2021年,常某作为长期滞留人员落户安置在市福利中心,但市救助站八婺寻亲工作室负责人一直没有放弃帮助常某寻亲。
为了找到与常某相关的身份线索,市救助站八婺寻亲工作室采取多种举措,通过网络发布寻亲公告、联系公安机关进行人脸比对、DNA采集比对,市救助站八婺寻亲工作室还与浦江县公安局朱翔寻亲工作室共同组成寻亲小组,对每一条身份线索进行核实跟进,为其寻找家属。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不久,寻亲小组结合大数据研判结果,找到了常某家人。常某走失后,其家属曾到当地公安局报过警也备过案,也走街串巷张贴过寻人启事,均没有结果。8月28日下午,漂泊在外30年的常某告别了流浪生涯,在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回到江苏与家人团聚。
市救助站作为救助管理区域中心试点,不仅为滞留超3个月且查不到身份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落户安置和特困待遇,还通过区域中心化的建设,采取寻亲登记、人像比对、DNA采集比对多举措帮助各县市做好寻亲工作,推动落户安置工作提质增效,为更多家庭带来了团聚的希望。
截至目前,通过救助联合机制,市救助站已协助各县市救助站疑难寻亲成功15人,协助跨省护送8人,持续助力市域救助管理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化区域救助管理中心试点金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