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工业产出 夯实工业底盘
婺城上榜全省工业大县
记者 孙武斌 胡敏霞 通讯员 汪胜/文 吴潮宏/摄
近日,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工业大县(市、区)勇挑大梁作用的通知》,公布了新划定的45个工业大县(市、区)名单,婺城区上榜。
本次工业大县(市、区)划定标准为: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或规上工业增加值200亿元以上,或规上工业企业数1000家以上。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工业稳才能经济稳。近年来,婺城已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现代五金等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特色明显。婺城积极实施“一带七心”战略布局,重点打造以飞扬智能制造为平台的“未来智造中心”,盘活园区闲置资源,提高亩均效益,同时招引新型科技创新类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助力婺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推进婺城工业变成“大块头”。
“传统制造” 向“高端智造”转变
连日来,位于婺城经济开发区的婺城区临江智能智造数字科创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汽车吊有序运转,挖掘机等施工机械开足马力,近100名工人忙着进行土方开挖、基础承台支模、钢筋下料绑扎等施工。
据了解,该项目由婺城区城投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约10亿元,用地面积1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16万平方米。“项目于今年3月开工,目前一期的现场临设、场地平整已完成,工程桩施工完成100%,承台土方开挖完成80%,基础承台地梁完成25%。”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潘重安介绍,一期项目计划今年12月底完成主体结构,明年11月底前完工,将助力临江工业园区成为婺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平台之一。
近年来,婺城不断提升工业增长质效,激励各地不断做大工业产出、夯实工业底盘。去年,婺城区(不含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培育“小升规”企业43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0家;全年低效工业用地集中连片专项整治1903亩,完成率达112%;低效工业企业用地专项整治完成173家2270亩,推动优势资源、优质项目向平台集聚。
不断推进工业从“传统制造”向“高端智造”转变。去年以来,婺城区研究制定《婺城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并成立专班,积极推进“一县一行业”婺城区汽摩配行业“N+X”轻量级数字化改造工作,“以样仿样”帮助汽摩配行业中的中小企业改造,实现汽摩配行业数字化全覆盖,“智领服务型制造平台”入选工信部第五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系该领域全省唯一入选的平台。“开创电气”成功上市,万里扬总部中心、今飞总部中心开工建设,“润华机电”“师大人家”获评市政府质量奖,“宝琳科技”智能生产线成为国内首台(套)装备,实现零的突破。
以企引企
推动项目“链上开花”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婺城区蒋堂镇开化村的小微园(浙江智能交通产业园),在金华帕威尔车圈有限公司的智能生产车间里看到,员工们娴熟地在生产线上忙碌地工作。
帕威尔车圈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为主的企业,2022年入驻浙江智能交通产业园。“搬到这里后,厂区变大了,现在总占地面积达8000平方米,公司也拥有了智能生产车间。”帕威尔车圈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兆林说,有了智能生产车间,效率提高了不少。
帕威尔车圈有限公司落户后,还扮演了牵线搭桥的角色,陆续吸引“卓玥”“骑点”“米度”等企业落户园区,总投资1.9亿元,各企业互补,多条相互关联的产业链集聚发展,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交通制造业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已有10家企业入驻浙江智能交通产业园,通过产业集群,去年该产业园实现年产自行车40万辆、电动自行车70万辆,实现年产值约1.4亿元、利税200万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120余个。
作为婺城区首个村级亿元项目,浙江智能交通产业园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这得益于蒋堂镇不同以往的招商模式。据了解,自该产业园规划建设以来,蒋堂镇摒弃“剜到筐里都是菜”的传统招商模式,将“招大引强”与“建链延链”相结合,以交通制造业领域为链主,开展产业链招商和集群招商,充分发挥省级自行车行业交流会、自行车场地赛、交通制造行业协会等平台效应,梳理交通制造龙头企业和相关配套产业40家,精准锁定延链补链目标企业4家,镇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洽谈18次,主动宣传产业园、推介产业园,引荐更多优质项目、企业到产业园落户,实现由单体项目引进向全链条转变、由单一产业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
以商招商打的是“熟人牌”、传的是“好口碑”、赢的是“软环境”,要让企业留得住、做得好,需要“专业化+店小二精神”。为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文章,蒋堂镇为入驻园区的企业创新“五个一”服务制度,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形成关注项目、研究项目、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切实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创新“先参观、后应聘”方式,120余人对岗入职;建立“小微协商”机制,助力“骑点”车业与杭州“热跑科技”签订亿元订单,去年园区小升规3家。
企业数智化
向“新”提速
流水线上做配件,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近日,位于婺城经济开发区栅川工业园区的浙江聚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PC车间自动化流水线高速运转、机器轰鸣,一块块PC预制混凝土构件整齐码放在堆场上,即将运往金华本地及周边在建项目进行安装施工。
“聚新科技”是一家集材料科学,土木建筑工程领域技术开发、咨询、服务,产品研发,智能制造为一体的创新型综合企业,主要生产PC叠合板、PC楼梯、PC梁柱、PC保温剪力墙等混凝土构件及预拌混凝土产品。
“把建筑材料放在车间进行工厂化生产,再运往施工现场组合安装,可以让建房子像搭积木一样快速。”“聚新科技”副总经理华锡熊介绍,随着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PC构件的应用日渐广泛。入驻婺城以来,“聚新科技”实现高速发展,年产值达2亿多元。为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竞争力,企业还引进“仕高玛”180、270混凝土搅拌设备和“三一”自动化内外墙板生产线设备,建立商品混凝土专项实验室,配备先进实验检测设备和资深实验从业人员,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
在婺城区罗店镇,金华市金焊防护工具有限责任公司的头盔组装流水线上,工人们娴熟地装配着头盔零部件,一旁是一排排等待组装的半成品头盔。企业负责人徐骏告诉记者,上半年企业生产效益良好,产品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企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
“金焊”防护工具是一家以头部防护工具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科技型企业,主打产品是安全头盔、防护眼镜、防护面屏、防护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国际认证100余项。公司不但拥有研发设计中心,还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进行紧密合作,现拥有知识产权专利20多项,同时申请国际互认实验室资质。
不仅如此,该企业始终保持“两条腿走路”,走中高端市场,紧跟国际大品牌的脚步,一方面在出口上赢得优势,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内销渠道。企业的市场开发取得较大突破,效益稳步提升,实现企业整体稳健发展,整个市场的产品链也得到突破并取得较好成绩。如今,该企业已是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委员会——头部防护装备分技术委员会的专家单位。“希望‘金焊’的产品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拥有更多忠实客户,为更多消费者的安全保驾护航,我们有信心用5—10年时间成为国内头部防护的前端企业,引领行业发展。”徐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