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2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3版:国内新闻

义乌市抓实“医”“食”“养”“护”建强养老服务体系

王志坚 宣仲 丘斐远

近年来,义乌市民政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锚定基本养老服务根本目标,坚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抓实“医”“食”“养”“护”,着力构建“多维联建、全域统筹、兜底保障、普惠发展”新型养老服务体系,在新起点上有力推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医养”结合 联动保障 义乌市推进养老机构社会化,构筑养老、医疗、康复、护理、临终关怀一体化服务体系。目前,义乌市已建成投用养老机构14家、养老床位6818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4%。注重部门联合,深化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在养老服务中心设立康复医院,引入CT、DR检查等专业医疗设备。2024年,安排养老体系建设补助6490万元,用于养老机构运行、床位改造等服务建设。根据《义乌市65周岁以上重点人群脑梗风险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安排400万元支持老年人脑梗筛查和早期干预,安排976万元用于公共场所新增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助力护航老年人健康。 办好“食堂” 全域普惠 义乌市围绕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全面推开老年食堂系统建设,实现老年人助餐、配送餐服务城乡全覆盖。落实财政补贴,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2024年安排5757万元用于老年食堂就餐和运营补助,支持义乌市建成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站)514个。建立起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财政补贴机制,低保、低边、特困等对象可免费就餐,70—75周岁老人给予每餐3元补助、75周岁以上老人给予每餐4元补助,根据老年食堂用餐人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情况,对助餐场所给予4万—10万元运营补助。同时建立“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送餐上门”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提供多元化、高质量餐饮服务,确保老年人就餐“一张图、一张脸、一张网”,普遍解决老年人就餐难点、堵点问题。 常态“照护” 兜底补助 义乌市建立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探索多种模式减轻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护理压力。推进省长护险试点县建设,构建“实施意见+实施细则+失能评估管理办法、护理服务管理办法、协议机构管理办法”的“1+1+3”政策体系,2023年安排长护险财政补助7099万元,有力保障失能群体照护需求。同时,大力培育持证养老护理员,按照每人600元标准落实培训补助,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4.51人。完善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养老护理补贴制度,2024年,安排养老服务补贴425万元,为困难老人每月提供4—8个工时上门居家养老服务;安排高龄津贴补助2158万元,月均发放人数达2.8万人,保障高龄老人基本福利,实现高龄津贴应发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