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2版:要闻

处处灵芝田 多稼如云浮

品高用工业思维种植灵芝

记者 巩长青/文 唐佳华/摄

自古以来,灵芝便被赋予神奇色彩,不仅是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象征,更是被历代医家推崇的珍贵药材。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武义县桐琴镇的浙江品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灵芝种植、培育、研发、销售于一体的科技型农业企业。

走进公司展厅,灵芝盆景造型别致,百余种灵芝标本如同朵朵祥云展示在眼前。经过14年培植壮大,品高已拥有全省最大规模的连片有机灵芝种植基地以及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年产值突破6000万元。在该公司董事长傅成松看来,公司能在14年间迅速发展,离不开工业化思维在农业上的运用。

亲身经历 从此与灵芝结缘

“如果没有外婆的经历,我可能不会如此笃信中草药的力量。”傅成松说。他的外婆曾饱受癌症折磨,由于年事已高,无法通过手术割除病灶,只能采取保守治疗。医生判断老人可能只剩下3个月寿命,这让家人陷入无尽的悲伤。

当时,医生建议尝试食用灵芝孢子粉以提高免疫力,从而对抗癌细胞。家人采纳了医生的建议,在长期食用后,老人竟奇迹般地延长了3年寿命。这个发生在眼前的事例激发了傅成松对灵芝的浓厚兴趣。之后,他开始广泛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各种研讨会以深入了解灵芝,并自学中医,最终考取中医师证。他感慨道,在学习过程中,他被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感叹祖辈留下的智慧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2010年,傅成松决定拿出在电动工具行业赚得的“第一桶金”投入灵芝种植产业。由于之前长时间的学习,他已与浙江省农科院以及省内众多中草药种植专家建立紧密联系。尽管不少朋友得知他大手笔进军种植业后,考虑到投资周期较长,纷纷劝他固守老本行,但傅成松敏锐地察觉到大健康产业将成为新的风口,计划在种植管理方面走出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

一目了然

像生产工业品一样生产中草药

在传统农业领域,粗放型管理模式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而工业企业的标准化运作则以高效与精准著称。品高巧妙地将工业思维运用到灵芝种植上。

在这次蹲点采访中,记者探访了品高的智能化种植大棚,里面凉爽舒适,让人倍感惬意。傅成松现场演示了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及含氧量等关键参数。这些数据为技术人员提供了精准的调控依据,他们根据实时反馈的数据调整温度和大棚内的光照度,确保灵芝的生长环境始终处于最优状态。

“这有效降低了因环境因素导致的品质波动风险,让灵芝的‘报废率’降低。”傅成松表示,“就像在工厂里生产工业品一样,每株灵芝的生长都经过精心调控,确保产品品质统一与成本可控。”

据了解,在灵芝种植环节,该公司引入工厂化标准作业模式。从菌棒摆放的高度、椴木的大小到灵芝生长朝向,每一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标准,实现从粗放到精细管理的转变。这一变革不仅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与提升。

“就像做工业品一样,流程、产品尺寸都有具体标准。”在种植车间工作的傅国珍曾是傅成松电动工具厂里的员工,曾有过种植经验。跟随傅成松转型后,他发现在这里种植并非随心所欲,挖土的深浅、植株的距离都有着明确规定。“我们的员工都很容易上手,只要按照标准操作就不容易出错,相当于有了品控保障。”

不断突破

瞄准行业空白点发力攻坚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品高的灵芝产品主要停留在简单的初加工阶段,即收集灵芝孢子粉进行出售。灵芝产业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且缺乏相应的辨识度。”傅成松告诉记者,在遭遇发展瓶颈后,他们意识到单纯依靠产量无法获得市场话语权,必须向精深加工要效益。

为了尽快打破僵局,该公司多次外出走访调研,并邀请专家学者指点迷津,目标直指灵芝孢子粉中有效成分的提纯。如今,在品高的十万级GMP洁净生产车间内,新采收的灵芝孢子粉经过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精细提炼加工,被制成一粒粒高品质的灵芝孢子油胶囊。

“目前,我们已是浙江最大的灵芝孢子油生产厂家,让灵芝实现从‘论斤卖’到‘论克卖’的转变,大大提高了灵芝附加值。”傅成松说,在精深加工的助力下,品高的破壁灵芝孢子粉、孢子片、孢子油等系列产品应运而生,且远销海内外。相较于最初出售的鲜芝和孢子粉,这些产品的身价倍增。

在印证了科技带来的巨大效用后,该公司不断突破,在打造智能化灵芝种植观光园的同时,依托武义优越的山区资源,在多个乡镇模拟灵芝生长的野外环境,成功建成省内最大的连片灵芝种植标准基地。值得一提的是,品高不仅在种植上迭代升级,在育种方面同样不遗余力。通过对气候适应性、抗病性、产量以及有效物质含量等多角度的严格筛选,该公司已成功培育出10余个品种的灵芝,其中多种灵芝已开始大面积种植,并建立自己的种源库。

一条龙服务

三产融合助力富民增收

如今,品高已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和育种实验室,从育种到种植、生产、销售,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

“我们正在协助他们创建3A级景区,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让这片土地发挥出最大价值。”武义县桐琴镇党委委员徐新伟表示,参观过种植基地和生产车间后,不难发现该公司已经将一产和二产紧密融合。如果服务业也能融入其中,不仅能提升土地利用率,实现观光农业,还能再次带动附近村民和外来务工者就业。

“现在我们硬件条件很完善,在桐琴镇已拥有占地12亩科技感十足的灵芝智能种植大棚以及10余亩铁皮石斛种植大棚,收集了全世界100余种石斛科植物,可以说是一个石斛博物馆了。”傅成松说,通过创建3A级景区,公司不仅是在展示高科技农业成果,更是在打造一个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这种“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价值,还能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促进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在武义流转2000亩土地种植珍贵中草药,并雇用农民进行种植养殖,拓展他们的增收渠道。在傅成松看来,将服务业融入农业产业链中,不仅丰富了产业形态,还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激发乡村经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