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金东新闻

“数字+”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金东全力推进“14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

本报消息(金东区融媒体中心 廖怡晴)“高龄独居老人石银翠,邻居反映今天她没有出门,敲门也无应答,疑似异常……”前不久,金东区东孝街道金瓯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施小勤收到社区网格员唐芳通过基层智治平台系统发来的一条信息。

施小勤立即将信息上报至东孝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通过“四平台”将信息流转给街道相关责任部门,要求快速处置。不到10分钟,接到指令的街道工作人员和社区民警就赶到现场,发现老人身体不适,立即将其送往医院医治。如此灵敏感知、快速反应的背后,是金东区“141”基层治理体系的有力支撑。

社区联系着千家万户,是城市的“神经末梢”。今年以来,金东区积极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运用数字化手段为基层赋能,加强构建以区社会治理中心为总指挥、以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为基层核心中枢、以网格员为基层力量的“141”基层治理体系,按照层级,将事件分为一至四级,精准摸排人、地、物、事、情,动态采集信息,以基层高效能治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当天上午8时许,网格员陶晨荳开始一天的工作。“潘奶奶,现在天热,要注意防火用电安全。”作为东孝街道滨江社区第三网格的专职网格员,陶晨荳为1100余户居民提供服务。服务对象虽多,但每天该干什么,陶晨荳一清二楚,日常巡查走访、排查重点场所、协助处理突发事件、主动服务群众、正面宣传引导……社区网格员们把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据了解,在构建“141”基层治理体系的过程中,金东区借助“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网格指导员+其他各类力量”的“1+3+N”模式,在全区12个乡镇(街道)构建网格718个,着力提高网格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基层智治应用系统成为网格员的好帮手。陶晨荳说,有了系统后,面对居民需求,不再是以前“网格员跑腿、人找服务”,而是“数据跑腿、服务找人”,办事效率提高了不少。比如腿脚不便的老人想办理老年证,上报后由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代办并送到老人家中。

不仅如此,社区外的事情,基层智治应用系统也能帮上忙。“前不久,有人注意到小区附近公交站的广告牌掉落一大半,存在安全隐患。以前遇到这种情况,需要自己联系东孝街道的行政执法队,现在只需要在系统里上传照片和具体位置,街道就会受理并派工作人员来维修。”如今,网格员成为金东区基层治理中无处不在的“移动探头”,分工明确,运转高效。

在助力辖区治理的基础上,基层智治应用系统还赋予乡镇(街道)跨层级调度功能,对一些乡镇(街道)无法办理的事项,可通过平台上报至区社会治理中心,由区级职能部门齐抓共促,共同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据悉,金东区坚持以数字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将网格“办小事、报大事”和部门“办实事、解难事”有效衔接、有机统一,构建直达一线的点对点、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互联互通,科学分类、闭环处置,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化解在小。

“按照事件的性质,我们在层级下又有细分,诸如平安法治、经济生态等全都一目了然,处理速度更快。”工作人员介绍,未办结的事件会单独分类,监督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如今,在“141”改革的促进下,金东区基层治理实现从“独木桥”到“立交桥”、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升级,构建起“指挥中心+大数据+网格化”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